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2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92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97篇
人才学   22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443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41篇
综合类   4327篇
社会学   527篇
统计学   1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833篇
  2001年   718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近年来 ,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 ,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国际现象。本文通过对反全球化运动发展脉络的疏理 ,向读者介绍了反全球化运动参与者的构成、观点与主张 ;介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缘起及特点。本文还总结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预测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应当正确对待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非现代性特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文学运动规律的混乱无序性以及文学独立品格的人为淡化,使其完全背离了它所刻意追求的西方现代文学模式。不同时期所宣扬的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都明显流露出儒家入世哲学的浓重色彩。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现代汉语包装形式,它无法根绝自己独特的历史遗传性,同时也难以融入西方现代文学的话语系统。所以,中国现代作家那苍凉而悲壮的启蒙呐喊,集中体现着他们对于“现代性”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74.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理论界内外争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实证分析入手,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理论剖析在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近年一种新的中小型企业形式———“生而全球化的公司”出现了。这类企业针对多国市场或全球市场。生而全球化的公司有着自身重要特征。生而全球化的公司在海外国家销售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其客户或竞争对手是全球化的(特别在高科技)抑或其分销方法是全球化的,比如直销或因特网销售。综合理论阐述结合案例分析生而全球化的公司的全球市场进入战略。生而全球化公司必须是思维全球化,行为当地化。必须对当地市场的变化保持灵活性的同时整合不同国家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76.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77.
品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知名度愈高,认知率愈高,影响范围愈广,消费者对它们的认知程度、认可程度、接受程度、依赖程度愈强,愈愿意优先选择和购买他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多元竞争的出现,尤其WTO,品牌经营全球化,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品牌经营须要新理念和新实践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79.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80.
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特点多数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