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5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3篇 |
劳动科学 | 29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16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570篇 |
理论方法论 | 134篇 |
综合类 | 1077篇 |
社会学 | 95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崔自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3-96
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大量选择信访救济而不相信司法救济,有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法院受理案件范围过窄,诉讼成本过高,传统"青天"情结和"官本位"思想以及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程序存在认识误区等诸多原因。这种信访不信法的状况,并不能使矛盾得到普遍、彻底解决,相反,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进一步弱化司法权威,损害我国法治建设。因此必须对我国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要相应对我国司法制度、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公正、顺畅、高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以解决信访救济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2.
2001年我国修正《婚姻法》后,确立了家务有补偿和无房保护等制度,但有关离婚救济制度的某些法定条件过于严格,导致被适用于救济离婚当事人的较少。在经济救济和离婚赔偿制度上应借鉴外国立法经验,适当放宽法定条件,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确立新的举证标准,在经济制度上考量多方因素,确立新的救济条件。 相似文献
23.
秦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3):50-51,54
行政追偿制度是我国行政赔偿的重要制度之一,但目前国家立法中关于行政追偿程序的规定却比较概括,严重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发挥。对此现状,文章对各级人民政府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予以追偿的程序,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向行政公务人员及受委托组织或个人予以追偿的程序、行政追偿的时效问题,以及追偿之后的救济程序进行了构建,以完善我国行政追偿制度。 相似文献
24.
刘剑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44-1247
票据作为完全有价证券,一旦丧失,持票人便无法行使其票据权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给予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但是实践证明目前已有的法律救济制度仍不够完善。为此,在对该制度的基本内容给予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在具体适用中所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票据丧失之法律救济制度的建设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5.
李亚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03-106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契约相对性原则的束缚,赋予债权以权利的绝对不可侵犯性,并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为周全而充分的保护,而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通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主观方面和主体的重点分析,着重阐述了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救济,力图更清晰地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26.
宋徽宗时代,是北宋社会救济制度发展的最高峰,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救助机构普遍建立,且有一套较成熟、科学的管理办法。这一时期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宋徽宗君臣盛世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全社会财富有限的情况下,过度的济贫措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法律的私人执行》(以下简称《执行》)一文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徐昕教授所提出的"私人执法"的概念与其运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但是为何私人能够执法?以及"私人执法"这个概念能否成立?法社会学或者法制史研究的实证主义(legal positivism)进路单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私力救济"现象固然存在,然而这种救济在多大程度上可命名为"私人执法"更是一个法学理论的问题。社会中的"私力救济"现象若要转化为"私人执法"的法律概念必须面对科学性、合法性、有效性等问题。换言之,法理学中能否科学地推导出"私人执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同时进行规范的法理学研究。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私人执法的概念中蕴含着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28.
与宋朝发达的社会救济事业相一致,宋朝的社会救济法律同样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体系完备,明确规定了救济对象、救济机构、救济内容与程序、救济方法、救济的经费保障与救济管理规范,而且内容周详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比较机动灵活,能够适时调整.宋朝社会救济法之所以如此发达,是有多重原因促成的,其中儒家文化的熏染、经济发展的促进、维持社会控制的需要无疑是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9.
杨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
民法领域中的欺诈,受法律行为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的双重规制,但两种制度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欺诈行为符合一般侵权责任的要件,可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承认欺诈的侵权责任对受害人具有实益.欺诈行为侵害的对象通常是受害人的精神自由这种法益,但也有可能是受害人的人格权或一般人格利益.欺诈侵权责任与合同法救济产生的请求权应为竞合关系,受害人有权选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0.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人口的数量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现有制度设置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权利呈现出权利行使的不平等性、权利实现的易受侵害性和权利保障的脆弱性等特征.从现有制度环境看,中国流动人口权利救济的途径主要有: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