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1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0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员工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奉传统的股东中心主义理论的英美治理模式,员工是公司的"局外人",不在公司治理的视野范围内.对员工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德国"共同决定"机制实践的基础之上.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正当性在于抑制股东对压缩劳工成本的过度要求和对员工特定人力资本投资的事后掠夺.公司法分别通过扩张董事、经理人的信托责任范围以及授予员工分享公司决策制定权这两种机制来保障员工利益.员工参与治理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间接地保护了小股东利益并增加了公司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62.
我国企业集团在当前的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如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实的基本法、现行法律法规难以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等法律问题.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求其根源,并借鉴德国的做法,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在法律制度构建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
论公司法对若干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当今的世界是公司的世界,当今的时代也是公司的时代,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其市场地位亦为十分显著。基于高度的信赖利益建立起来的有限责任公司,因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除了可以参照适用股份公司的一些规定外,还需要有一套特有的规则体系予以规范。随着私权勃兴的口号兴起,人们亦更加关注其具体立法之外化,而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其背后之蕴意价值指向,则再次生动地阐释了私权至上的理论真谛,并且以管制与自治的博弈及由此所采取的放宽公司自治的倾向尤为显烈。其中,映射至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上,就集中体现在股权转让的特定规则上。鉴于此,本文主要是以新修订的公司法之条款为蓝本,沿着立法改进的路径,来展开讨论几种特定情形下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64.
叶林  林一 《河北学刊》2007,27(6):181-185
公司信息是公司的最重要财产。公司信息报告与保密制度是弥合信息保密与公开关系、维持公司健康发展的公司法基础制度。在实证层面上,公司信息传递呈现了从经理—董事—股东—债权人的结构,应当按照有限公开、平等公开、分类公开原则,构造完善的公司信息报告制度,以全面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公司信息报告,既是约束公司管理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5.
黎宇霞 《理论界》2006,(6):69-71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改是自《公司法》1993年出台以后一次大的修改,如新增了一人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降低了注册资本法定最低限额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公司法正在一步步走向完善,既顺应了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潮流,也切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一部修改较为成功的法律。  相似文献   
66.
林金文 《河北学刊》2007,27(6):186-190
鉴于公司在历史上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承认公司营利目的的合理性的同时,公司的道德价值问题及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成为公司法学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7.
乔骏 《学术交流》2006,(3):40-42
公司制度实现了社会资本的集中,为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基础。然而,公司制度也为很多经济犯罪活动所利用。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规定与现实需要之间出现了背离。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缺陷缘于对公司制度的不成熟认识。随着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和公司法理念日趋成熟,立法机关对相关刑事立法进行修订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8.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清算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迥异,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只有在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并具有法人格否认情节时,权利人方可择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划定的利益格局是否适用于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必须予以考量,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既定的权利配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案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与“公司法适用司法解释二”第18条第2款所蕴含的不同法理逻辑。因后者没有考虑复数股东间权利配置及债权人的权利限制,在实践中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以及规避该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法律法规被译成英文,为国外了解中国法律以及国人学习法律英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英译本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译本为例,分析了其中法律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0.
刘灿 《现代妇女》2014,(12):36-36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美国司法判例,随后得到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认同。在我国,公司法起步较晚,在2006年新《公司法》中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作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公司法》对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导致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修改和补充。笔者希望通过完善相关立法以及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来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实体法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