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383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575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私观念逐渐形成,最终"立公灭私"成为主流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但深入分析此观念可以发现,"立公灭私"从形成之初,理论上就存在着逻辑矛盾,实践中也陷入解决不了的困境。公与私的纠结不清、逻辑混乱,对后来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下"是无边界的,这只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下"表达。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边界观念和边界实践。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应该是有天下表达和边界实践两个维度,"天下"表达是一种开放性的、模糊化的表达,它以"天下共主"的姿态,表明对世界统治的观念,这是意识形态上的表达;在具体实践上,中国古代是以边界的清晰化为旨归的,大体可以分为清晰的边界和中间地带两种类型。表达是一回事("天下"表达的模糊化),实践是一回事(边界实践的清晰化),两者结合又是另一回事(统一于"大一统"诉求)。"天下"的模糊化表达与边界的清晰化实践形成了抱合力,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即既此且彼,灵活把握,一切以利于统治为目的,这种智慧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963.
二程共同建立了理学,推动了仁学的本体化。但是二程在“仁”的训释上差异明显,分别以“万物一体”训仁和以“公”释仁。其实二者的差别体现在“仁之本体”与“仁之用”、生命境界与道德实践、体认天理与大公无私几个方面。两种仁说上的差异,与二程兄弟的气质个性与思想境界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64.
加强公选课建设和管理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公选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高校开设公选课的现状 ,提出了加强公选课建设和管理的四项措施 :公选课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 ;公选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公选课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 ;公选课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965.
大量实证质疑CAPM的定价准确性,这是因为CAPM是建立在投资组合有效前沿基础上的,而实际上这样的有效前沿是不存在的。这说明,CAPM模型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模型,为此,应用公因子提取的方法来修正CAPM。同时,从沪市随机选取22支股票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CAPM修正模型较CAPM具有更准确的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966.
苏报案是清末震动中外的大案,也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名案,其意义巨大,影响深远.袁树勋为清末封疆大吏,他严厉镇压反清爱国志士,任上海道台期间由其亲自处理了苏报案.但他竭力反对列强入侵,主张维新,又有进步的一面.论文以袁树勋任上海道台期间处理苏报案为中心,论述了中西新闻自由观的第一次大碰撞;并试图概述、概评袁树勋复杂的一生:他努力维护国家主权,阻止洋人越界筑路,拒绝租界当局参与黄埔江疏浚工程.在其任所内,力所能及地进行了一些新政、美政:山东巡抚任上首开咨议局,裁汰冗员,整顿吏治;两广总督任上,奏请设立广东大学,并建议召开国会;关心家乡的慈善、教育等公益事业,多有捐助.他反对列强,主张变革,是其爱国思想的表现;他镇压革命,扼杀<苏报>,表现了对清王朝的忠心.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忠君爱国人物.  相似文献   
967.
汉代“以孝治天下”与士人的政治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由此形成了"三纲六纪"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士人的政治人格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士人束缚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奴性进一步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士人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在"道"与"势"的对抗中保留了部分人格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68.
任文利 《社会》2014,34(3):185-205
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治理,政治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公开,公开方可赋予政治治理以理性精神。以儒家传统话语而言,则为决之“公论”,“公是非于天下”。然而这一点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媒介作为载体。本文所探讨的邸报,就是“公论”与“公是非”的介质。中晚明的邸报,其承载内容之全面,覆盖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不仅使明代政治呈现高度的公开透明性,而且有效促进了儒家士大夫的议政热情。晚明的“清议”风行,也与此有很大的关联。以明代历史沿革而言,邸报之从无到有,至万历臻于极致,进而延续至明亡,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于政治制度建置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969.
道公在桂东南地区普遍存在,其所承载的信仰文化与乡土社会的俗世生活紧密关联。其发展过程因神灵信仰体系对地方民俗传统的顺应包容、科仪经典对儒家孝道伦理和佛教果报思想等多教合一的世俗化伦理取向、生存理性下农民道公做道的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的渗入及国家力量的深度介入等多方面因素而呈现出去神圣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0.
内容提要     
本文围绕中华认同的形成展开论述,将中华认同视为一种国族认同,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个框架及其次序和时间这两个维度理解国族认同的形成。在国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在天下观念中发生作用,构筑了基本的交往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