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4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185篇
管理学   3505篇
劳动科学   205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375篇
人口学   169篇
丛书文集   3326篇
理论方法论   680篇
综合类   8452篇
社会学   1378篇
统计学   521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308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275篇
  2008年   1599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901篇
  2005年   928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本文在国家、地方政权组织(这里指县级政权组织)、基层社会三方从自身的策略和关注出发来“建构着自己主权”的行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利益竞争关系上,来关注基层政府的税费政策和税费征缴行为。认为,县级主导的基层政权组织退出对地方公共资源的垄断经营地位,消除各种垄断权力,保护个人的经济机会和交易权利,促进单个的经济行动者成长,应该成为理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关系,保证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络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构建出了一个新的“场域”。网络行为就是人们依托于这一新的“场域”所作出的一种全新形态的现实行为活动。本文结合互联网络发展和“新场域”建构的现实背景,对网络行为这一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从其内涵、类型、特征和社会本质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同时通则对无效民事行为的范围规定过于宽泛,有失妥当,应予修正.民法典应当在总则中设立法律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105.
《职业时空》2005,(7):58-58
新《劳动合同》的八大提醒提醒一: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跳槽前30天应告知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者违反提前30日或者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是说单位可以不给违反规定的个人转档案,不给转走保险关系,不给新单位出具证明等,这就对随意跳槽行为带来了约束。  相似文献   
106.
107.
市民社会是一个以人格独立为前提,以平等交往为标志,按照非强制性原则和契约观念进行自主活动的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以直接的方式当家做主,可以充分享有行为自决权的领域,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108.
109.
舟山方言俗成语修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俗成语与其他熟语一样都是汉语词汇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某一方言俗成语的角度来探讨汉语俗成语的修辞特征应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舟山方言中俗成语不仅数量较多、结构灵活、韵律和谐,而且其语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同时又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0.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