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417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许在元 《学术月刊》2023,(2):134-147
文学史奉经典批评为圭臬,由来已久。然而经典批评中不乏误导,且误导产生的负面影响甚或大于非误导信息,遂造成文学史叙述的诸多迷雾和假象。王世贞批评中三大公案:“模拟剽窃”“妄庸巨子”“晚年自悔”,出自《列朝诗集》诸书的有意误导。所谓“模拟剽窃”是将举世“递相临摹”王世贞的他人陋习移至厌恶剽窃的王世贞身上。而“妄庸巨子”说,是钱氏把归有光笔下的北方“二李”转嫁为归氏至亲王世贞;将王世贞对归有光的委婉批评,杜撰为王氏“推服”归有光,并不遗余力张扬“妄庸”说。所谓“老年自悔”,乃利用老年心态变化作文章,将王世贞后悔《卮言》“是非古今”得罪人的做法,曲解为否定早年文学观。这种被误导者还包括“七子派”“五子派”“竟陵派”一批人,以至出现明末清初扬宋贬唐之风。此后几部批评经典如《明史》《四库全书总目》《中国文学史》,推高了这一误导的影响,造成文学传播的沉默螺旋效应。由此可知,文学研究应由经典批评回归批评原典。  相似文献   
662.
百年中国电影发展的民族化、现代化以及与其他艺术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影响其艺术审美走向的关键因素。20世纪20年代,现代戏剧家规模化地进入电影领域,为早期电影走进艺术、建构艺术品格、丰富艺术表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戏剧与电影的互鉴发展中,中国早期电影利用民国政府架构中的省域以下宣传系统的缺如拓展了其生发的空间,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让舶来艺术有了被本土受众接纳的基础,“影戏”(电影)更是借戏剧之“戏”完成了“作为艺术”的身份转变。以上三个“影响源”促发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观念变革,为中国电影走向建构现代民族影像的目的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63.
戏精下属的本质是"两面人",其不良工作作风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在拟剧论视角下,戏精下属常见的荧惑之术有表演式勤奋工作、形式化认真学习、投机性创造业绩、作秀式炫耀德行、低调型"廉洁自律"。每一个秉持公心的领导者都应该真正了解戏精下属的产生机制,掌握一定的防拒之道,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破除信息茧房效应,探索更精准科学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664.
四川泸定县岚安乡将军庙戏楼上的两幅清代哪吒壁画,是迄今为止笔者在四川地区发现的唯一现存的古代哪吒壁画。该壁画是在戏楼竣工的当年由前来兼唱踩台戏和庆坛戏的戏班所绘,其内容和造型与唐宋以来广泛雕绘在石窟、建筑和各种图谱中的同质化哪吒图像不同。壁画在故事内容上杂取博采,描绘的是“花戏”中哪吒奉如来法旨降妖伏魔的故事场景;在人物造型上多源异构,既借鉴了神谱、密典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融入了画师对“花戏”中人物的非程式装扮的观察思考;在宗教功能上具有镇台驱邪、赐福祛祸的作用,这与哪吒在佛道两界的职司和民间坛场的地位有关。壁画外在“表象”为戏画形式,而内在“观念”则为神图的宗教属性。对其加以个案分析,可为学术界研究古代民间图像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65.
对于欢案50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信息的内容而言,普通公众与法律专业人士所接收到的信息差异较大,但他们都更关注与案件有关的信息,而不那么偏好评论性信息;就信息的态度而言,普通公众更愿意阅读有明确表态的信息,而不那么偏好没有明确态度的信息。这意味着,以看似客观理性的方式表达主观立场的信息最受普通公众青睐,而这正是媒体调查性报道的典型特征。然而,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很可能引发案件在舆论场中的信息生态系统失衡。一个平衡的信息生态系统需要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就此而言司法需要适当回应舆论,但司法过度回应舆论却存在理论障碍,这反映了消极被动的司法与主动开放的信息时代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