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电白县林业局历届领导班子在电白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拼搏,勇于创新,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防沙治沙,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开创了电白林业发展的新纪元,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到目前,电白县林业面积123万亩,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0多万亩,商品林面积近8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62%。 相似文献
42.
集体林权改革后的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在实现林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目标上高度一致,公益林生态补偿是实现林权改革既定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林权改革为生态补偿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由于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明显滞后于林权改革步伐,如公益林的划分和补偿范围的界定不合理、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权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我国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公益林补偿范围,导入市场机制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实现合理充分的补偿,更好地为林权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3.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多方人员的利益紧密相关,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可对下一步如何完善该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调查对象,以多方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态度为重点,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市、县级林业管理部门和林农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及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需求不同,并普遍认为补偿资金标准偏低、来源渠道单一、管护工作欠缺监管等仍是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关键问题,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补偿途径、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护形式,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44.
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和衢江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我国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利用浙江省林农调查的面板数据,以林农各项收入为因变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浙江山区林农林业收入存在负面影响,但对林农非农就业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拓宽非农经营渠道,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5.
46.
47.
关于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冬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57-60
结合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 ,分析了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建立以国家和地方财政统筹为主 ,部门和社会补偿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补偿机制 ,同时对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及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林权改革本质上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确权,二是流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注重林业经营中的经济效益.林权改革后,随着商品林经济效益的提升,如何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即生态补偿制度调动林农对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意义重大.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解决了公益林生态外部经济性的市场失灵问题、公共物品属性的非排他性问题,体现了公平正义价值;消除了林权改革给生态安全带来隐患的消极影响,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体现了秩序价值;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49.
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建立我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是新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对象,阐述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和政策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简要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绩效,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重点从完善政府筹资机制、诱导形成市场机制、创新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和严格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设计了我国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并提出了实施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0.
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林学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暨森林可持续经营研讨会”紧紧围绕北京市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北京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北京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高新技术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这四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讨会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取得圆满的成功,并达成了四个共识。研讨会对今后北京市林业建设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