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408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65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12篇
理论方法论   411篇
综合类   4844篇
社会学   493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丑,从历史上看,有一个从怪而丑而喜感的演进.在不同美学理论中,如美丑二元结构中,美感、悲感、喜感的三元结构中,以及在美、悲、喜的复杂混合与置换中,丑有不同的位置.从丑的角度看,丑向其它美学类型的转化需要条件,丑的正规流向是滑稽(即喜感的笑).丑的不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2.
王慧 《北方论丛》2016,(4):43-48
法国当代著名后现代理论家朱莉娅·克里斯特瓦的宗教观以后现代思潮为背景,借鉴精神分析、宗教史等研究成果,提倡塑造普通母亲般的圣母形象、双性同体的上帝形象,走向多元包容的基督教应该成为治愈当代人心灵创伤的良药.她的宗教观不仅丰富其理论体系,还使基督教走下了神坛,从而为当代基督教研究乃至跨学科文艺思潮增添克里斯特瓦开放多元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3.
《东岳论丛》2016,(3):106-114
唐岱在《绘事发微》之《自然》篇中提出了"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思想,表明笔墨之自然与天地之自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一共同性使笔墨之自然能够合于天地之自然。这一共同性关键在于对自然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自然即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因此"天地之自然"指的是天地化育万物时那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笔墨之自然"描绘的是天地中那处于生命的自然状态的山水,也因此笔墨成为绘画显现天地生生本体的载体,二者相合于体现自然状态的生命境域。但是,唐岱并没有详细解释二者的根本差异与相合的方式。从当代自然美学的视野来看,天地之自然是自然审美对象,而对应于西方自然观的应该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观,"天地"近似于自然美学中"自然","笔墨之自然"所描绘的应是形而上的天地观。"相合"思想折射出的重大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贯通自然美学与艺术美学。而笔墨为何能描绘山水生命的自然状态,完成与天地之自然的相"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4.
赵松元 《学术研究》2005,(8):135-139
《瑶山集》是饶宗颐第一部正式刊行的诗集,在其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瑶山集》状前人所未状,生动描绘了瑶山的山川景象和风土人情;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的诗学精神,以忧患意识为基调,表现了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坚毅豪迈的人格情操;以独立自由的写作姿态,以史识、典事、考据与诗情并融的艺术创造,表现出了现代学人之诗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5.
义利之辩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探讨价值观问题的基本线索,在“义”与“利”的博弈中产生了各家互不相同的义利观.汉武帝对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使儒家义利观独具一尊,“重义轻利”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遭逢重大变局,社会历史条件的转换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传统重义轻利的道德追求已不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不再囿于传统义利观中“义大于利”或“利重于义”的空疏论辩,主张把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义理经济”合一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86.
赵静怡的散文,温柔缱绻,哲思氤氲,既得生活情趣,亦蕴历史情怀,文意清新明丽,句法从容舒徐。她本着对生活细节的热爱,留意自然,情系今古,从日常叙事中发掘思想内蕴,曲径通幽,疏影横斜,平素之中孕育绚丽,娓娓而谈也常让人茅塞顿开。她出版于2012年5月的散文集《雪启轩窗》,以文字扫描心灵与尘世,以色彩图绘  相似文献   
87.
白振奎 《北方论丛》2002,(1):102-106
诗与理的关系是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重要问题,而以六朝及两宋时期表现尤为突出.陶渊明及谢灵运是六朝时期开宗开派的文学大师,受魏晋玄风影响,他们诗中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玄理.但不同的是,陶诗之理从生活中悟得,以审美方式呈现;谢诗之理从书本上习得,以哲理方式存在.关于两种理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对于认识六朝及有宋一代文学的特质或许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88.
靖康之难以后,南宋朝廷为迎回徽、钦二帝,同金罢兵议和,派出大批使臣北上,在建炎元年到绍兴十三年间。“奉使几三十人”,由于南宋对金采取屈辱投降政策,致使金朝”遇使人礼日薄”,南宋使臣倍受屈辱和磨难,或被害、或被囚、或流放、或受降,“全节而生还者,惟皓邵弁”,即洪皓、张邵、朱弁三人,其中洪皓、朱弁为徽州婺源人。  相似文献   
89.
杨柳新 《船山学刊》2018,(2):98-105
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人文化成的生命的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因其核心和要领在于自我的道德觉悟与修为,依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言,可谓之"为己之学"。古典儒家"为己之学"与当今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有天壤之别,恰是对后者之反对、克服与超越。当此文化生态急需廓清与更新之际,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尤有其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意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批判继承、着力弘扬。  相似文献   
90.
城乡失衡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但是,改革开放的各项农村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尤其是宏观调控政策有失偏颇,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就我国城乡失衡的政策分析,提出破解城乡失衡之道,即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到广大农村,明确农村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