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85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1 毫秒
71.
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管理者如何感知和应对悖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从意义建构视角出发,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建构出管理者悖论应对策略选择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1)当管理者进行矛盾处理时,可以采取整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应对策略。(2)管理者对于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影响其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当管理者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不平衡,将采取分离式悖论应对策略;当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平衡时,管理者的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受到资源冗余程度的影响。(3)当注意力配置均衡时,管理者受资源冗余或匮乏两类情形影响会呈现出两种不同应对策略。当组织资源冗余时,管理者对于组织悖论感知较弱,会形成分离型悖论应对策略;而资源匮乏时,管理者对组织悖论的感知较强,但所采取的悖论应对策略受悖论思维的影响。(4)当管理者悖论的感知较强时,若管理者具有悖论思维,并产生积极型应对倾向,将采取整合型应对策略;若管理者不具有悖论思维,将产生防御型悖论应对倾向,采取分离型应对策略。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领导行为相关理论,同时对管理者应对组织悖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公私合作制(PPP)可行性: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概念由英国最早提出,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然而公私合作制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阐述了对公私合作制的理解,并从公共产品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以及项目区分理论分析了私人部门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可能性,政府部门监管公私合作制的必要性.轨道交通公私合作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3.
1.信息资源的理论研究对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奥廷格(oettinger)在其主持的"信息资源政策项目"(program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olicy,1978)研究报告中,将信息资源简单区分为信息内容(con-tent)与信息管道(conduit)两个基部分,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内容与信息管道是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74.
肖葱  赵昌文 《天府新论》2008,(6):99-101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尝试公私合作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根据国际经验,推行公私合作模式的关键是调动私人部门的能动性,而私人部门发挥能动性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的投资能力、市场对私人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能否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在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要在我国环境服务领域全面推行公私合作模式,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合理的定价规则和收费制度;转变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规范合同文本,降低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75.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完整的"历史的总体结果,神秘是人类经验历史时间的困惑的必然反映.今天,问题并非在于,应不应当要寻找意义和尽力理解历史,而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努力没有通过历史时间话题,将把握历史意义的含糊和明显的不确定考虑在内.因此,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时间概念的探讨,具有某种历史性提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浙商"的人文特性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商"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商人群体,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其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结构的人文特性.同时,浙商存在和发展的局限也在于其人文特性.关于"浙商"人文特性的理论观点和实际感知,可以概括为"天人分离"与"天人合一"并存和结合的"浙商"基本人文特性,"自主性"与"相关性"统一的"浙商"主体人文特性,"个众"与"和合"统一的"浙商"总体人文特性.具有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结构的"浙商"人文特性,对于反映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7.
中国农民公私观念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变化:传统时期的公私相对、有公有私;再分配时期的崇公抑私、公私模糊;转型时期的强私弱公、公私分明。当前农民由于过于强调眼前的、狭隘的家庭私利而不能合作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组织起来,必须重新使农民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念,即明确"正确理解的利益",而这又需要辅之以一场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78.
张纯 《学术界》2008,(2):221-226
关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学界一直存在公权与私权之争.笔者认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属于民法意义上的私权.国家土地所有权性质争论的症结在于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现实问题、私法立法不足、主体设置不清.确立国家土地所有权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将国家土地所有权界定为民法上的所有权,具有一般私权的特征,意味着国家可以自由处分、自由交易这些土地.作为所有权本身,在权利的行使上是无限制的.但是这丝毫不排除来自公法的限制.所有权的限制应当是来自于外部而不是自身.国家土地所有权私权性质是由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公私法划分这一法制体制以及民法本质、所有权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9.
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大多数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评价都是负面的,本文则认为这些改革基本取得了成功,但同时也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当前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实行大部门制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推行大部门制的设想和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决策、执行、监管三者适度分离等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0.
当代中国主流法治概念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制之外,更强调对道德价值的追求.但对于“认知”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为法治理想的实现埋下风险.故而,本文将对致力于建构追求客观认知的“法律科学”的纯粹法学进行研究,论述纯粹法学中的知性国家观、规范命题和分离命题,为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完善作出尝试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