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3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5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08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2482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从历史的角度谈绘画与摄影之间相互纠葛与互相依赖关系 ,并预示现代艺术的发展将绘画与摄影两种平面艺术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32.
传统上西方人为小说辩护的理由是它“更富于哲学意味” ,中国人的辩护理由是它“有可观之辞”。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 ,小说的功能正在补正统文化之缺 ,后一种理由更符合实际。文人大规模地介入小说活动 ,使小说成为沟通各种文化的公共领域。 2 0世纪以后 ,西方出现了将哲学“非中心化”的主张 ;从鲁迅开始 ,中国现代小说摆脱“历史癖” ,强化了批判精神。当代小说仍应发挥传统 ,沟通文人的批判意识和民众智慧 ,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33.
34.
《儒林外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精神史。书中所表现的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实际上是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命运。他们灵魂受害颇深,甚至到了麻木和不觉醒的程度。科举制度甚至使好端端的青年蜕化变质,令人怵目惊心。作者刻划的某些理想人物,缺乏生活基础,显得苍白、无力,这主要是缺少适合其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35.
何满子不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而且禀持良知而履行着社会批判职责。其最有力度的社会批判,是就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理论、事件所做的辨析,其中涉及的都是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比如,伸张文学的自由精神,为文学的独立性所做论证,揭露实用主义政治尤其是权力政治对文学的摧残等等。  相似文献   
36.
向阳 《中国民族》2008,(8):60-60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白润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一书于2008年4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教育与研究、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兴起、发展和繁荣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记录,同时还深入浅出地阐明蕴含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中的发展规律,对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37.
1764年,贝叶斯的遗作《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是当今统计学界贝叶斯学派的开山之作,然而直到20世纪,贝叶斯的文章却并未对后世贝叶斯学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真正促使贝叶斯的思想在科学界得到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是大科学家拉普拉斯。1774年,拉普拉斯发表的关于贝叶斯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文章,使现代读者充分认识到拉普拉斯对贝叶斯学派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从拉普拉斯的思想中获得了有益的新知。  相似文献   
38.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盂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  相似文献   
39.
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史记》中所蕴涵的情感魅力的具体表现及其生成原因,认为在《史记》一书中,无论是司马迁直接的议论抒情,还是他所使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都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而《史记》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既与司马迁对史学创作中情感作用的理性认识有关,也与他确立的著史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40.
白话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及理论产生重大转折的标志。白话文学观是中国现代的新文学攻向封建旧文学壁垒的一个突破口 ,其理论内蕴应从语言形式的革命、白话文学与内容之关联、白话文学观的历史内涵这几个有机联系的方面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