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有时间性的现实世界中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东西,相同性的概念是人们在千万年来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想的设定,它可以作为衡量现实世界中各不相同的东西是否彼此相似的标准。现实世界中虽然没有绝对的相同性,但又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彼此相通的。相通的内涵是指联系、关联,它不仅指同类相似的东西之间彼此相通,而且指不同类、不相似的东西之间甚至彼此对立的东西之间亦可以相通,世界万物是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对立统一意义下的相通将随着统一性愈来愈占主导地位而转化为同类相似意义下的相通,从而凸显调和与和谐的性质,使对立、斗争退居次位,这就为整个世界走向"和而不同"的局面开辟了道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不同而相通的调和与和谐。我们应该高瞻远瞩,提高类概念的层次,由对立面的斗争转化为同类相似的调和与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32.
传统的概念研究已演变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领域,常被冠之以"概念理论"。它既小又大,成了一个集心灵哲学问题、本体论问题、语义学问题、逻辑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心理学问题等于一体的,新的理论荟萃并层出不穷的,极为活跃的分支领域。在概念形成问题上,传统观点受到尖锐挑战,出现了原型论、典型论、定型论、概念信息论、代型论等多种理论形态。它们大大丰富和推进了人类对概念本质和形成过程的认识。然而,概念的样式多种多样,形成概念的方式尽管不只传统所说的从个别中抽象一般这一种方式,但也不只原型论等所说的那些方式。概念形成的方式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在概念研究中需坚持唯物辩证法,及时跟进最新研究,对概念的认识才可能有所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33.
"家族相似"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对于系统解释范畴内部的"原型效应"、多义范畴的结构和扩展方式以及语言本身的范畴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族相似说"颠覆了范畴本质的"共相说",是对经典范畴观的一次革命,深化了我们对于范畴本质和语言本质的认识.虽然"家族相似说"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混淆了共相与本质,进而认为范畴无本质,但这并不能消减它对范畴化研究所显示的重大的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34.
我们一般讲哲学原理,总爱说,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质,亦即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共相).本质等于共相,似乎已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35.
作为创作方法,"典型"是杂取种种人(物),塑造共相,而"原生"则是择取个别人(物),展示殊相.事物的本质不仅通过共相法得以揭示,而且通过殊相得到彰显.两者均是通达事物本质的佳径."典型"与"原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一种相互排斥而又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以这种辩证关系为视角,可使上世纪末的"新写实"现象得到一个崭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36.
19世纪末开始的"道德革命"发展到五四时期,传统伦理遭到了更猛烈的批判.与西化论者不同,以冯友兰、贺麟、张岱年为代表的哲学家反对以现实的实效性和特殊性来评判旧道德.他们运用内涵的分析法重新诠释传统道德范畴,揭示其永恒性的道德资源,这为评价传统伦理、文化以及进行各项工作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7.
共相问题是西方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曾在哲学史上引起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论,历史上关于共相的探讨中都牵扯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然而,各种理论尽管形态各异,却始终无法对共相的困难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可喜的是,作为现代哲学革新代表人物的迈农,通过对传统共相问题的梳理和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找到了共相研究的新进路,并提出了他基于自己理解的新的共相学说,其中关于抽象、呈现的探究以及各种类型对象的分析,别出心裁又细致全面。这些学说不仅为共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作为迈农的对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现当代本体论研究的革新,具有重大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一般认为,伊本·西那提出的共相理论属于一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实在论:共相并不在现实事物之先存在,而是在现实事物之中存在。然而,他的共相理论却没有这一结论所暗示的那般简单和明显,因为伊本·西那并不认为所有意义上的"共相"都存在于现实中,而只有在某种特定的、较为宽泛意义上的"共相"——"就其为本性而言的本性"——才存在。围绕"何种意义上的共相存在于现实中?"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将回到《治疗书:形而上学》的相关阿拉伯文原文本中,力求较为精确地重构和阐释伊本·西那的共相理论,并将试图推测其共相理论的深层认识论根基。  相似文献   
39.
奎因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将本体论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而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理论将殊相的识别作为探索本体论优先性的出发点。二者本体论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对存在的理解、共相与殊相、相对主义问题三个方面,而分歧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哲学立场、理论渊源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斯特劳森在与奎因关于本体论的论争中系统形成了联系于殊相识别的本体论等级论,其理论是对奎因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0.
石人共相生     
比之石头掮客,能够真正成为石头藏客的人现在少之又少,他们都是耐得住寂寞的"得道高入".他们大多是超然于经济利益之外、真正玩得起寂寞的、为天然艺术而疯狂的人,他们孜孜追求石头内在的艺术之美,列炒客们的功利性诉求不羁一顾,他们崇尚"石人共相生、一石一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