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个性鲜明,神采各异,其间透射出关汉卿对妓女的深切同情。但因囿于所接受的儒家伦理文化,剧中又时而流露出文人的清高意识和对妓女的狎玩心理。这种矛盾心态揭示了一代浪子才人的道德困惑。  相似文献   
32.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3.
关汉卿士妓之恋杂剧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关汉卿士妓之恋杂剧予以审美观照,并从中反观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倾向,总结其艺术趣尚对后世的借鉴意义。这六个方面分别是:一、女性性格的独特魅力;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三、对声色之好的超越;四、戏剧情节的一波三折;五、戏剧冲突的巧妙设置;六、“大团圆”结局所蕴含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4.
关汉卿的《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但其中包含着严肃的主题。他从各个方面透视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并对她们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35.
关汉卿和朱有皆有大量的妓女题材杂剧作品,本文试图从创作动机、创作条件、作品主题、创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角度加以比较,以期发现并解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6.
关汉卿的《谢天香》和《金线池》杂剧中 ,无论是谢天香的聪明自卑还是杜蕊娘的心高气傲 ,也无论是钱大尹的工于心计还是石府尹的宽厚待人 ,或者是柳耆卿的呆头呆脑和韩辅臣的近乎耍赖 ,都是由他们的幽默喜剧性格所决定的 ,是纯粹的“这一个”(黑格尔语 )。作者对于这些尽管不无讽刺 ,但总体上则持肯定态度。剧中的幽默都是特有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 ,每个人的喜剧性格都不会有任何混淆之处 ,都在展示某种“恰当中的不恰当”,“和谐中的不和谐”。毫无疑问 ,剧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这种幽默本质的体现过程  相似文献   
37.
钱选<会真图>,特别是文徵明对它的描述,有助于我们确定关汉卿<崔张十六事>创作于王实甫<西厢记>之前,进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厢记>的"真正"作者;而元明以来有关<西厢记>作者的文献记载,明代嘉靖以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其后关于<西厢记>作者的种种异说都不过是人们附会、颠倒、误会出来的东西而已,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38.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高峰,叙事性文学是主体,本文以关汉卿戏曲教学为例,尝试进行本科生古典戏曲课堂教学的改革,希望通过学生参演,能够使其在道具制作中了解社会背景和民俗;在人物语言和对话中把握元杂剧剧本体制的基本特征,以《窦娥冤》一剧的实践性总结学习达到以点带面地学习关汉卿其他杂剧创作。  相似文献   
39.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文人意识--兼议"不屑仕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杂剧今存 18种,其中 13种都涉笔文人形象.这些文人形象,大概分属于三种类型.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的文人意识肯定才学、肯定官员的治德、肯定科举.过去传统认为关汉卿"不屑仕进",其实他的不曾仕进实在是受制于现实的被动和无奈,在思想本源上,他并不是"不屑",而是对文人学优而仕的传统价值观有着本质的秉承和认同.  相似文献   
40.
钱选《会真图》,特别是文徵明对它的描述,有助于我们确定关汉卿《崔张十六事》创作于王实甫《西厢记》之前,进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厢记》的“真正”作者;而元明以来有关《西厢记》作者的文献记载,明代嘉靖以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其后关于《西厢记》作者的种种异说都不过是人们附会、颠倒、误会出来的东西而已,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