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其价值在历史语境中被不断书写、阐释。在明清两代,《救风尘》较少被提及,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在这一时期《救风尘》未见演出,且无改编本,这一现象与元中后期杂剧衰落、明清审美风尚改变和关汉卿地位下降有关。在近代,《救风尘》被改编为评剧《好姐姐》,此后《救风尘》被不断改编为地方戏剧并搬上舞台表演。在现当代,《救风尘》的传播路径更为广泛,它不仅在国内被改编为《梦华录》等影视剧,还传播至海外,受到西方戏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82.
现代河东方言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元代词语,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文章选择关汉卿《窦娥冤》中21条词语,辅以其他汉语历史文献,释义并举例说明用法,以丰富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并为关汉卿籍贯解州之说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3.
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内涵,人类对于经典的建构与评判在历史的发展中完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异。无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抑或学术范式的转型,都可能导致经典化机制的重大调整和经典化路径的重塑。文学史是现代学术体制的产物,通过文学史家对于关汉卿散曲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书写,我们可以窥见文化观念形态的嬗变对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救风尘》并非一部单纯表现商人、士子、妓女三角恋情的剧本,它没有站在士子的立场上去描述商人与士子力量的抗衡,也无意去做士子与妓女情感的文章。它以细致而透彻的笔墨去剖析这些人群内在行为的特征以及形成缘由,展现了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人们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5.
中国的戏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国剧——京剧之外,中国还有上百种各地方剧种。不同剧种在唱腔、人物刻划等方面虽有很多不同,但各剧种上演的剧目却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这些剧目许多都是从公元13世纪中国元代留传下来的。元代的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期间出现的许多大剧作家,都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其中最优秀的就是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  相似文献   
86.
关汉卿的<哭存孝>为我国早期悲剧画廊提供了一批富有色彩的人物造型,特别是李存孝和李克用这两位处于末路的悲剧英雄,更具独到价值.通过对<哭存孝>的悲剧情势、悲剧形象和悲剧类型的分析,认为<哭存孝>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指出作品在表现形态上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之处,但所传递的时代剧场信息可贵,其开创之功是不可抹煞的,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世都是有益的昭示.  相似文献   
87.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看大戏”。人生之初,一句孩提时熟悉的童谣,使幼小的我在懵懂中感受到村子之外世界的广大和戏剧的魅力,成了一个小戏迷。我的故乡安国市,古称祁州,为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故里,被誉为戏剧之乡,很多村子都有草台戏班子,演员多是业余的,  相似文献   
88.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近松门左卫门则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仔细比较这两位东方的戏剧大师,会发现他们不但有着与莎士比亚相似的生活经历,而且还都为两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堪与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的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9.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07,(10):154-160
关汉卿在杂剧中寄寓的婚恋理想,蕴涵着超时空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择偶标准上,注重人品高洁和相互敬重等关键要素;在恋爱方式上,能打破"一见钟情"的传统模式,写出双方由友谊发展到爱情的动态演化过程;在男女形象塑造上,作者将美貌、才能、善良、智慧等美质赋予了社会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女子形象,使她们超拔于男人之上。从元代社会历史层面审视,这种婚恋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从跨时代的角度纵向观照,它集中体现着人类的高层次感情形态与美好追求,是人性真、善、美的高度凝聚与亮丽闪光。  相似文献   
90.
戏剧家关汉卿和近松门左卫门在中国和日本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莎士比亚在英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等同.他们两人在戏剧创作技巧和内容取材上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以两人创作的以"妓"为主人公的爱情戏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关剧的"士妓恋"和近松门剧的"町妓恋"题材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在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命运抗争主体以及结局处理方式等方面,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