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21.
“罗婺鼓吹乐”作为中原礼乐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流变的历史产物,是多民族音乐文化互动交融的地方实践成果。借助扎根理论这一分析工具,研究滇中武定、禄劝等地鼓吹乐历时性流变与共时性传承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出“国家—社会—个体”这一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互动模型,为文化互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从古至今,儒家乐教观念对中国人的政治、道德、艺术、人生及其审美观念产生着深远影响,这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组成部分.儒家乐教从不把音乐视为纯粹满足口腹耳目等感官欲望的手段,而视为实现政治安定平和、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及审美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3.
后人常以"诗教"或"乐教"指称儒家的文艺教化思想,而"文质观"逐步推导将使我们看到,在孔子的哲学中,"诗"与"乐"已产生分离,走向独立,这就是其诗与乐思想的不对等性。  相似文献   
124.
小说《典仪》通过融入大量印第安口头传说与民间故事对主人公塔尤的身份进行神话归域。具体功能体现为三方面:首先是对塔尤的身份进行集体化归域,意在表明他的疾病只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文化的表征;其次是对他的身份进行生态归域,彰显印第安人主张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最后是对他的身份进行女性精神气质归域,弘扬一种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5.
对于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来说,其思想来源于孔子自不待言。历来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康有为对孟子十分推崇,他的哲学深受孟子的影响。梁启超归纳康有为哲学有四个方面,笔者由此入手,揭示康有为哲学的孟学渊源:康有为的博爱哲学推崇仁和不忍之心,接续了孟子以不忍人之心释仁的传统;孟子所讲的不忍人之心被康有为加以阐发,成为主乐哲学的人性根基,孟子提倡的与民同乐则成为主乐哲学的一部分;孟子对《春秋》的关注成为康有为发挥《春秋》微言大义,力主社会历史按照公羊三世演变的进化哲学;孟子基于自由、平等的大同理想成为康有为社会主义哲学的基本来源。  相似文献   
126.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的简称。郑玄为"三礼"作注,在依经立义、诠释经文的同时,还于经注中委婉表露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在郑玄看来,声律有尊卑之等,用乐有等级之别,形成了"诗乐尊卑论"。  相似文献   
127.
设计《最苦与最乐》的课堂教学,实践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后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让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8.
文章以文学典律及其影响为出发,从哲学或然率的角度,解析和诠释了英国籍捷克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探讨了该剧与英国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生殖性与承继性变异的关系,并从死亡姿态、死亡方式及其三段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若森与吉尔德之死>的方方面面,认为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是对莎士比亚古典悲剧<哈姆雷特>这一卓越想象艺术之作的戏剧性转换与荒诞性反思,并留下了从存在主义哲学范畴内进一步探讨戏剧死亡主题的历史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9.
按王运熙对古代文论的四分法,魏晋南北朝为文学理论批评的成熟繁荣期.表现为研究范围的扩大,涉及到当时出现的所有文体;指导思想比汉代解放,不再强调"依经立论",重视日常生活的抒情写景,即教化、审美并驾齐驱;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有分量的文学理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等单篇文章;以及挚虞的<文幸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等文学理论专著.其中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且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确实接触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问题,是自<毛诗序>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作品.  相似文献   
130.
庄子的快乐观主要是推崇所谓的"至乐", 庄子的"至乐"绝不同于世俗所以为的至乐,而是体道之时所呈现的一种生命体验.至乐是一种超越于世俗苦乐之上的快乐境界,因此又被庄子称为"无乐"."无乐"并不意味着停止了一切情感活动,而表现为一种宁静超然,无所扰动,澄明通达的心灵状态.至乐绝非"适人之适",而是一种"自适之适"或者"忘适之适",即一种把自我的舒适与满足推向极至的精神享受.庄子的至乐观,在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中传响不绝.庄子对至乐的思考,或许能够促使一味追求世俗享乐的现代人,对"何为最大的快乐"这一终极人生问题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