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南宋进士试赋制度较北宋更为长期稳固,与此相关的律赋集的编选在南宋也极为兴盛,然今天大多佚没无闻。《后典丽赋》是南宋律赋选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学唐氏学派代表唐仲友所编选。该书选文详今而略古,体现出鲜明的趋时特征。此外,该书刊刻所涉及的贪墨行为,凸现了律赋集编选的牟利动机,因而在选文质量上难与北宋律赋集相比。在这样的律赋范本的指导下,宜乎南宋律赋日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3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书记本人躬身表率,将先贤圣哲智慧付诸治国理政实践。习近平文章、讲话中经常引用中华传统典籍中的精妙用语来画龙点睛,发人警醒,其用典不仅风格特色鲜明,体现了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具有强烈的现实导向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3.
唐代典吏考     
"典吏"是唐代官府职员的类属称谓,学界以往倾向认为其并未有特定所指。新出《天圣令·杂令》有关"典吏"的规定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新的切入点。唐代行用的"典吏"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典吏"与"主典"、"典"等称谓意义一致,是对主要从事文书起草、文案检请等工作而有着各种名目的官府低级职员类属称谓。基层官府和新出使职官府相应职位以"典"命名,即"职典",是狭义的"典吏"。职典未有品阶,唐令以"其称‘典吏’者,‘杂任’亦是"对职典属性进行规范,确立了其在行政体制中与州县府、史、佐等杂任一致的职权与待遇。实际上,广义的"典吏"更为常见,成为文书运作高度程式化和官、吏分途日益明显时代背景的一项印记。  相似文献   
34.
杨贞明 《兰州学刊》2008,(Z1):166-167
从《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对于《关雎》为何放于《诗经》第一篇就有了不同的解释。以往的解释都是从《诗经》的文字意义来解释的,而我认为对于《关雎》为何放于《诗经》第一篇应该从"乐"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从以往的文字符号意义上的角度去解释。  相似文献   
35.
藏传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要求修行者发掘自身的佛性,现世修行,现世证果,对普通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舍弃了佛教一贯给人超脱遗世的表象,是佛教文化中最为神秘和独特的一朵奇葩。欢喜佛作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重要本尊之一,以“以欲制欲”为修道之法,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之手段,以相抱相交“悲智和合”作为表征,揭示了佛教以“和合”为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6.
两宋时期,翰林学士对礼乐文化多有贡献。雅乐方面,他们撰写、审定郊庙、明堂乐章,对乐律也多有发明。就祭典而言,他们充任郊祀礼仪使职,参与封禅大典,又详定配享之制与郊祀仪注。至于帝王后妃丧葬之礼,翰林学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担任礼仪使职,撰写谥议、谥号以及葬礼所用之乐章、挽词、导引歌词、哀册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7.
王彦威在唐元和十三年(818年)编撰<元和曲台新礼>,并得到朝廷认可,标志着国家礼书编撰者的职业化、国家礼书的案牍化正式拉开帷幕.这种国家礼书编撰的新动向,深刻影响了宋代的国家礼典编撰, <中兴礼书>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8.
"按经验纬"是<文心雕龙·正纬>篇中刘勰"正纬"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儒家的经书来检验纬书,刘勰认为"其伪有四".然而,实际上,"验纬"是不能够"按经"的,因为两者的内容和性质截然不同.如果将纬书同经书分而论之,那么纬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尽管刘勰认为纬书是"乖道谬典"、"无益经典",但是仍然肯定了其"有助文章"的意义.从刘勰提出"按经验纬"到主张"酌乎纬",由此说明刘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辩证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39.
张方平 ,宋应天府宋城县人 ,科举出身 ,历事仁、英、神宗三朝 ,先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著有《乐全集》等。在入仕之初 ,他力主改革弊政 ,但到后来他却站在维护旧制的立场上要求停罢新法 ,变成了保守派。在学术思想上 ,他不局限于儒家的传统观念 ,而是兼采众家之长。他的《乐全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0.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