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204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15篇
理论方法论   182篇
综合类   3678篇
社会学   262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神与物游”可以说是“神思”的精论要语,“意象”说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论的创作思维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志气”与“辞令”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秉心养术”则提出了作家提高思想修养锻炼写作技巧的条件与方法.  相似文献   
982.
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江津区2个镇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实地调研。调研发现:江津区土地流转呈现速度逐步加快,形式主要以租赁和转包为主的特点。政府主要采取培育市场主体、扶持特色产业、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规范流转程序及合同文本、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方案、设立土地交易所等方式和手段支持土地流转。江津区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式:引进多个业主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土地流转,依托公司建立农业产业园实现农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依托政府项目实施土地整理置换农村宅基地。江津区土地流转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长期限有待作出规定,无地农民问题有待解决,农户规模小且分散不利于土地规模化流转,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设置有待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3.
圣诞祝福     
《安家》2011,(12)
以精湛工艺来连结年轻设计和传统材料.这是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高级银器制造商Wiener Silber Manufactur的典型风格。为了庆祝这一季的圣诞.经过精选的富有品味与趣味的设计.为节日祝福。  相似文献   
984.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985.
论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一方以“意义就是使用”哲学思想强调以言行事,另一方则以“我思”哲学理性强调语境的功能.两者无论在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还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都有着共同性的关联,但一方侧重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另一方侧重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两者都强调意象以及语篇或语篇连贯的重要性,但一方将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意义作为一种派生形式;另一方强调以说话人为出发点,提出意向交际的观点.此外,言内行为的特点是有形的,言后行为的特点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986.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满人,却在诗词等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与江南有关的意象。透过其诗词以及其他文献,可以看出,纳兰笔下的江南并非真正的江南,而代表着特定的江南意象。这意象不仅代表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更代表了与其自身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87.
在中国,鹤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其性情、品行、鸣唱等均被赋予一种美好的象征,成为我国文人雅士的最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的意象成了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其丰富的内涵及美学表征也使得其成为古代文学中一再被使用的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特色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88.
城市品牌化及其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红 《国际公关》2011,(3):92-92
“城市形象”(cityimage)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于1960年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它是许多个人印象的迭合;也可能有一系列的公众印象,每个印象都是某些公众所共同拥有的。1961年,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提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总之,城市形象是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产生的总体印象,既包括亲身感受,也包括媒体舆论和他人口碑;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但无可置疑的是,人们对城市产生的印象以及城市形象的形成与传播必不可分。  相似文献   
989.
文章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著作中所出现的植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角度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目的是考证其英译和文化意象的传达,希望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首先分析《英译〈诗经.国风〉》共出现的79种植物英译,认为其中值得商榷的有"唐"、"条"、"黍"和"稷;"然后提出相应的更能"传神达意"的翻译,尤其强调传达原作中特有的中国文化意象;还探讨了上述翻译欠妥的原因。最后文章简要说明了文化意象传达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就《诗经》乃至典籍翻译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90.
吴小芳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55-57,127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意象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前者只考虑源文化和作者因素,而后者只考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因素,都有其片面性,不利于当前国际跨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以翻译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和谐性"为切入点,论述了翻译应该既有助于文化意象的传递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文化意象的理解;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融合策略",该策略主张译文应尽可能再现源语文化意象及其内涵,真正实现翻译的和谐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