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725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邯郸被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邯郸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邯郸学术界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成语典故之都的学术品位,造福于邯郸人民。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和“鸡三足”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应重视开发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的深层次的成语典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2.
杨笑红 《理论界》2005,(8):194-195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论文聚焦对英汉成语的理解.英语中有一些成语表面上好象能与相应的汉语成语对应,然而在实际意义上并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研究英汉成语的相与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成语,从而使我们的表达生动形象;另一个方面使我们的英语学习和教学进入一个佳境.  相似文献   
83.
黄庭坚为北宋大家,他与禅宗的关系也逐渐为研究者关注。但关于他何时受佛教禅宗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学界大多凭印象说话,或语焉不详,或粗疏错漏。古注对黄庭坚的早年作品亦不甚重视。为此从黄庭坚的文本出发,以典故为中心,梳罗扒剔,力图找到黄庭坚与佛教禅宗的确切关系,希望能对黄庭坚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4.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4,17(3):16-20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85.
唐代的啸与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斌 《学术研究》2002,3(2):105-110
啸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音乐领域里,叶啸迅速兴起并进入宫廷,诗人与隐士之啸盛行,出现了对啸乐曲进行艺术总结的音乐著作《啸旨》,使啸曲在音乐上达到顶峰;在文学领域,啸音乐向文学渗透和转化,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和典故,啸参与到唐诗特色的建构中。唐人对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6.
树倒猢狲散     
南宋时候有个叫曹咏的侍郎依附权奸秦桧。秦桧死后,他的妻兄带给他一封信,拆开乃是一篇赋:《树倒猢狲散》,讥其依附秦桧,秦桧一死,曹咏也必然垮台。这句充满哲理的成语后来屡被引作兴亡之叹。曹雪芹就曾在《红楼梦》借秦可卿之口引用这句成语暗示四大家族的衰亡。近读明史,笔者更是发现了这个成语中还有着更深的寓意。不管任何时期,树倒猢狲散都是符合进化论的:大树倒了,失去了遮荫的处所和获取果实的地方,猢狲不散岂有不饿死的道理?大多数的情况是:大树还只是风雨飘摇,猢狲就已经作鸟兽散了。明朝的亡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崇祯皇帝的确是亡…  相似文献   
87.
李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6):192-194
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意义统一、以及组成词素的不可分解等特点,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分析俄语成语的语义特征,可以丰富我们的俄罗斯国情知识,从而提高我们掌握俄语的能力.本文拟就此目的,对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特征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关孜慧 《北方论丛》2003,(2):111-113
引喻是语言中一种生动、简洁有效的表现手段,是借用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典故来暗示当今类似的人或事的一种修辞。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化内涵,并具有丰满的意象效果。20世纪的经济、学、科技、体育、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英语以新的滋养,对英语引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9.
"典故"探研     
"典"本是提纲挈领式的备忘录,"故"本是储存于记忆、流传在口头的对典的解释.典故相互配合,构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文字操作的方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故"有了记录在案的可能,古人称之为"淫文破典".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典"有了重新解释的必要,各种权变之术、临事之宜应运而生,古人称之为"淫权破故".破的好处是典故的合一,使文挣脱口语的束缚而独立.但破又使大量的典丧失故的解说,成为无法索解的微言.  相似文献   
90.
当前,很多成语产生了新义同时又未被权威的工具书收录,使用中常常引起歧义,对成语“新义”进行编纂和规范迫在眉睫。文章从成语辞典编纂的角度对成语实际运用中的新生意义进行鉴别,在成语的语义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语辞典编纂过程中对“新义”甄别和收录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