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03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盐分胁迫条件下,中华补血草和高粱体内脱酸含量在12h内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则下降;脯氨酸含量则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外源脱落酸可以促进中华补血草和高粱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2.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五五宪草"中规定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为小选举区制。这种选举方式是实现孙中山"直接民权"构想中的必要步骤;符合世界选举制度发展趋势;而且经过了严密的立法程序,故而有其合理性。但是,此种选举方式却可能导致一党专政,而对本已是一党政体的国民党来说,结果是更加强化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从而引起其它党派的强烈不满,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加深,并且引起了革命战争,最终使国民党政权垮台。  相似文献   
83.
论《幽兰草》的创作、结集时间以及价值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刻本《幽兰草》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确立,是研究该词派早期创作和理论主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从"云间三子"的交往活动和文本两方面来考察,《幽兰草》的大致创作时间是在明崇祯七年至十年之间,约结集于崇祯十年."云间三子"创作《幽兰草》时,在词学观上有着某种共识,并自觉地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去实践这种共识.从题材、语象的选择,到以小令为主的体式运用,以及蕴涵于作品中的内在情思和意蕴,都体现了"云间三子"对南唐、北宋婉约词派的认同和回归,其矫正明词异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结束明词颓势、使词重新回到本体轨道上来的一个闪亮起点.  相似文献   
84.
以"番草"为笔名在戴望舒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发表诗作,成为"现代派"一分子的钟鼎文,抵台后成为现代诗坛的重要推手。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行政资源和影响力创办诗刊,与余光中等人发起成立"蓝星诗社",又于1973年组建世界诗人大会,为台湾新诗与国际诗坛接轨铺平了道路。他的诗境浩翰壮阔,音节铿锵有力。他后期不再用"现代"而改用写实的笔触刻画事象,让抒情与叙事结合。他的诗论强调新诗的归宗与归真,晚年寄希望予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85.
常州吕氏才女之一、晚清女词人吕景蕙的词集《纫佩轩诗词草》存词30余首,题材内容可分为3类:书写兄(姐)妹情谊的作品,抒发闺中情绪的词作和为他人诗(词)集、画作题词之作。艺术上则有3个显著特色:在写作手法上,以常景写深情;在意象运用上,喜用冷寂的意象合成意境;在抒情方式上,表情达意较为直白。  相似文献   
86.
草畜平衡的过程中,一边是生产生活,一边是生态环境,但从长远看并不存在矛盾,草畜平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合理载畜量,在合理利用草原的基础上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于生态恶化原因问题的争论中,占主导的是草原超载过牧论。这一观点认为,因为牲畜数量过多,超过草  相似文献   
87.
读书养神     
周二中 《社区》2017,(23):10-10
谷粮养身,风物养心,渎书养神。谷粮养身白不用说。人是要吃五谷杂粮才能确保健康的。出门旅游,极目楚天舒,一览众山小,我们就会感到赏心悦目,风物养心也就不难理解了。读书养神是什么意思呢?神者,内心之正气也,精神之支柱也,灵魂之骨骼也。读书是确保一个人内心的正气得以弘扬、精神的支柱得以树立、灵魂的骨骼得以强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8.
本文主要讨论作为中国诗歌意象之一的“草”──它作为审美意象的形成及演变,并以英语诗歌中的同类意象进行比较,以求发现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诸如诗歌中的民族特色、诗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在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89.
夏文兵 《小康生活》1999,(11):18-18
(一)籽粒苋:为苋科一年生植物、喜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全生育期为110—140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各种类型土壤上生长,其株高2—3米,茎直立,籽细小,亩用种为0.1—0.2千克,整地播种,施肥要精细,若收鲜草可在株高60—80厘米开始收割,要留桩15厘米以上,以利再  相似文献   
90.
清初文人方象瑛曾为避寇乱携家侨居杭州,期间所作诗集《萍留草》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与西陵文人的诗文酬唱等,尤其是思古堂雅集、斐园宴集,更是清初杭州文坛的一抹亮色。侨居杭州对于方象瑛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使其诗名更著,“方毛”并称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促使方象瑛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也呈现出清初杭州文坛的丰富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