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哲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4种传统:自然意识、民本意识、忧患意识、天下主义。自然意识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为一体;民本意识是指注重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把民意看成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忧患意识是指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体自觉承担淑人拯世之责任;天下主义是指破除宗教、国家的界限,针对全天下而发表思想文化原理,以建立普适天下的世界和平与秩序、提高全人类的文明教养为自己的责任。这4个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支撑,必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这4种传统本身也将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创新转化,有助于当代中国自身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2.
《老子》也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思想"就充分彰显出其政治理念:"慈"即慈爱天下的执政理念,旨在保障百姓的自由民主权利;"俭"蕴含节制自我欲望的内圣之法,意在提高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不敢为天下先"意指谦卑自守的外王之道,传递了君民平等的价值观。老子的政治哲学是以塑造"至善"的执政者为出发点,不仅与现代"以德治国"理念相融相通,且与强调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政治哲学的普世价值也有会通之处  相似文献   
83.
《新少年》2010,(4):44-45
小朋友们都看过电影《哈利·波特》和《天下无贼》吧?那里边许多场景都是在火车站和火车上拍摄的。那么有谁见过可以推着走的火车呢?请看看大家的奇思妙想吧!  相似文献   
84.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内涵丰富,有两大要点:一是孟子提出的"一天下",一是荀子论证的"一制度"。"一天下"是国家、民族统一理论,"一制度"是社会制度统一理论。在分裂与战乱时期,天下"定于一"是"大一统"的第一要求。完成"一天下"之后,紧接着提出"一制度",是"大一统"的必然要求。"一天下"与"一制度",是长久维持"大一统"的根本保证。"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永远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85.
86.
许多中国人的行为,其实是有两套系统的。比方说他既尊崇“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却也信奉“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既尊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却也信奉“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既尊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却也信奉“随遇而安”;既尊崇“兼济天下”,却也信奉“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87.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有关尊老敬老礼仪的具体规定。到了西周,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十分重视尊老敬老的教化。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更是在尊老敬老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到了封建帝制时代,从汉王朝开始提倡“以孝治天下”,自此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中国历史上不少封建帝王不但崇尚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而且亲历亲为,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桩桩尊老敬老的佳话。  相似文献   
88.
赵倡文 《老年人》2013,(4):39-39
忽必烈之所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与一位汉族大臣姚枢的辅佐密不可分。姚枢,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天下,非常有才能。1250年,忽必烈把姚枢召至麾下,向他征询治国大略。姚枢“乃为书数千言,首陈帝王之道”,把“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归结为八目: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同时,姚枢还提出“救时之弊”三十条。忽必烈对姚枢的见解赞赏不已,以后“动必召问”,并让他教授世子经书。  相似文献   
89.
《国语》《逸周书》中的太子晋是周灵王太子,明辩聪颖,惜乎早亡;王子乔为上古时期的仙人,以长寿出名.到西汉时期,因方术盛行以及宗族崇拜的需要,发生了符号转移,二人变为一人.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处于二人是否为一人的辩争时期;魏晋时期,因托名刘向的《列仙传》的出现以及魏晋士人精神寄托的需求,这种转变为社会广泛接受.东汉中期,太子晋已被部分地区的王姓尊为始祖,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受政治的影响,只有琅琊王氏皆尊太子晋为始祖.至初唐,同样因政治的影响最终形成“天下王氏出太原”的观念.  相似文献   
90.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1):106-109
剃头的行业是大清入关以后才兴起的。前明时代是汉人当朝,崇尚儒教,讲的是以孝治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不伤父母之心,连头发也不能剪。大清是金国女真人的后代,是游牧和半游牧民族。过去中原人称他们为断发文身,不尊教化。但等到大清铁骑长驱入关,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下"削发令",留发不留头!那时节无论是江南的学子,还是北京的遗臣,凡男子个个都是热水快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