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1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129篇
社会学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凤兰 《学术交流》2008,(5):144-147
在现代汉语中,"来"有表示目的之用法.但只有用以连接分句的"来"才真正表示目的,而用在介词结构与动词短语之间的"来"以及连动句、兼语句中的"来"不表示目的,其作用是凸显前边表示方法、手段、途径的状语,可以看作是焦点算子.表示目的的"来",后边为动宾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抽象动词,且必须带有受事.表示目的的"来"与表示目的的"以"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能.  相似文献   
112.
二价动词是动词类中典型的一类,都能组成动宾结构。但是由二价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的变换形式并不都一样。动作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是最典型的动宾结构,其变换式大都能成立。心理动词和感受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的变换式则不自由。这既有句法的原因,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3.
非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是左向或右向传递.予取的双向性可以共存于同一双及物句,但予取的内容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实体.物质性实体或非物质性实体的双向传递,可以概括为双向的损益关系,这就是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双音音节谓词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兴词,它是为了配合白话文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具备一定的时代性。黑龙江方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谓词,研究黑龙江方言的双音动词的语用功能不仅具备极高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黑龙江历史也极有现实帮助。本文将以黑龙江方言双音谓词为研究重点探究黑龙江方言中的双音谓词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5.
从构式语法化入手,可以探寻汉语"加以"类乏词义结构的历时嬗演过程及其形成的认知理据。"加以"的语法化域是表"转移"义的构式"S+加+N1+以+N2",其构式语法化的路径大抵为:S+加+N1+以+N2>S+加+之+以+N>S+加以+N>S+加以+V。研究发现,"加以"是构式语法化的产物,发生理据和经验理据共同促动了这类结构的浮现。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分析及汉语方言材料的佐证,认为致使性"得"字补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致使义"得";二是词汇手段使动用法衰落,使成式出现。特别是隔开型使成式和"V+使令动词+C"用法的出现,给致使义"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句法位置,从而促发了致使性"得"字补语句的产生。而从生成语法轻动词理论角度来看,致使性"得"字补语句中的"得"可看作使役轻动词。  相似文献   
117.
单音节动词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更是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身也是极其灵活多变的一类词。本文以当今网络常用的41个单音节动词为对象,运用邢福义先生“小三角”理论,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8.
戴婉平 《云梦学刊》2003,24(3):78-80
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幽默、诙谐、不拘泥形式;喜用朴实的英文及美国式动词和名词;并且极具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19.
马德富 《天府新论》2004,(5):134-136
力度遒劲是杜诗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这一特征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词语的选择组合尤其是述谓动词别具匠心的驱遣具有重要作用。杜甫善于使用动词 ,其笔下许多动词不仅是语义和结构的枢纽 ,而且常是精神的结穴之处。诗人常常使用平凡粗重的动词 ,又常大胆突破语法常规 ,从而取得过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0.
甲骨文、金文"追"、"逐"用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飞 《殷都学刊》2002,(4):8-11
动词“追”和“逐”在现代汉语的中对象已没有太大差异 ,但二者在甲金时代差异却甚大。“追”的对象是人 ,而“逐”的对象是动物。在词义上“追”重在“杀” ,“逐”重在“获得”。其用法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