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1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121篇
社会学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有定"、"无定"是名词性成分指称的一对概念,目前主要用来指称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特征。而兼语是既充当述语的宾语又充当谓语的主语的特殊的句子成分。本文将探讨兼语倾向表有定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2.
文章例举了彞族语言中不同动物“叫”的不同表示法。除人的喊声处,还有蹄类、爪类、灵长共、爬行类的等58种动物,就有30多种“叫”的不同表示法,有101个义项,这对深入研究彞族古代社会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3.
一、学生书面表达案例《仁爱版英语》初中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特别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2 What's your home like?"的配套练习中有这样一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144.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较难的语法点,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比语法结构更难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相对于中国人将恩惠意识上升到社会责任、人伦关系的高度,日语授受动词中所反映的恩惠意识受日本集团意识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更具普遍性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5.
在学术论文和两个新闻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学术论文中一种模糊策略—认知型动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动词广泛应用于学术论文中,且在学术话语和新闻话语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一定量的认知型动词,以增强其文章的说服力及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6.
动词"上、下"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对词,具有方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上、下"作为动词时,常带处所名词和非处所名词作宾语。对"上、下"带宾语的意义的认知考察,主要取决于"造字之初的字形"的历史因素、我国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理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7.
陶诗的语言看似平淡、质朴、简净,但平淡中蕴思致,质朴中见风骨,简净中含深韵.尤其是诗中的动词运用往往平中见奇,拙中生巧,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陶诗审美特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陶渊明诗歌中动词运用值得人们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148.
词义辨析是日语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的难点之一,因此,归纳和分析词义辨析的技巧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对以动词为中心的相关语言单位(词组、短句)进行词义辨析,可以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词义辨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西周金文动词的判定主要依据两条标准:一是词的语法关系,一是词的语义关系.在实际运用中,这两个标准又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0.
在汉语方言里,"挨"作为被动介词的用法大量存在.对于"挨"表被动的来源,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来自于"挨"的主动义,另一种则认为来自于"挨"的遭受义.我们认为"挨"也属于"给予"义动词,"挨"的虚化遵守"给予"义动词虚化的一般规律,表被动的介词"挨"来源于动词"挨"的"接触"义,而非"遭到不幸"义.同时,"挨"虚化为被动标记可以找到类型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