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6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929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415篇
社会学   154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杜维明对贯彻新儒学三期的儒学宗教性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以西方话语为背景展开的新儒学研究等于是将儒学客体化,而儒学的真实问题以及精神特性就在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中消隐了。杜维明放弃了从终极存在的角度追问儒学宗教性的思路,回归人自身,从儒学中寻找人对于终极存在的体验,提出儒学独特的认知方式--“体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儒学的宗教性在于对终极存在的肯认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2.
政府行为是官员利益、部门利益、公共利益组成的复合利益的反映.三种利益的交叉组合,形成七个区问,政府行为相应可分成七个小类,并归为三种类型.一般而言,利益高度复合区的政府行为可能优先实现,普通复合区次之,单独利益区最后.七种政府行为的可能性大小与优先次序,还与三种利益的力量格局有关.利益的复合状况及力量格局,共同决定着政府的行动.文章以外来工问题为例,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3.
道德需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需要是人的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是人的道德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衡量人的素质,主要是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是人的需要系统的调控阀.  相似文献   
144.
科学的年鉴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自然延伸,是对狭隘的年鉴观念的扬弃,对传统年鉴理念的提升,是以年鉴的内在质量为核心,以年鉴事业的发展繁荣为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年鉴观,应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年鉴工作的现状、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年鉴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发展的内涵,不仅要在编纂策划上贯穿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在事业发展上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5.
社会公正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追求社会公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社会公正体现了我国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6.
随着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文化在社会与人自身发展中地位的凸现,文化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坚概念和高频词汇。从本体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文化是人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的"科学发展逻辑"是对30年思维史内在规律的逻辑学揭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在机理反思性研究的"精神现象学"。其中包括:从抽象到具体层次性升迁的理论生长逻辑;以生产力系统和经济体制系统内在矛盾关系为内涵的辩证矛盾的发生和展开逻辑;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史与改革史相统一的认识论逻辑。这样的逻辑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经济理性"和"科学理性"相区别的"市场经济和谐"思维路向.是中华民族当代改革智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48.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问题的分歧和争论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人们用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独立或脱离于人们话语系统的纯粹客观自存的"中国社会".并且,在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歧和争论都属于这种话语系统之间的争论,但却被人当作了对于相关实在的争论来看待.  相似文献   
14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声 《学术界》2008,1(3):7-13
必须按照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按照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思路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要求我们不仅对各个层面的规律作出探讨,而且也对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探讨,正是这些探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构建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关系,既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特征已经蕴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之中,也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落实中,必须统筹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内容的构成和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50.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引起我国学者重视和关注,场域概念的广泛使用并非是学者们故弄玄虚,而是具有逻辑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互联网络的普及和虚拟社会场域的形成,人的发展的社会场域处在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两种交融之中.人的发展场域的交融必然要求人们适应不同场域的"游戏规则"和"专门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面临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