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666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1724篇
理论方法论   297篇
综合类   2890篇
社会学   293篇
统计学   13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内部审计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迫于企业生存的内在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脱胎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之际,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此外,内部审计在理论上也曾存有一些误区,所以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2.
维特根斯坦“关系”思想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他澄清了“概念”与“对象”的区别,结束了“关系之争”中各方关于内、外在性问题的“拉锯战”。其次,在后期的“语言游戏说”中,他对内在关系的讨论又跳出了前期符合论的框架,将内、外在关系统一到生活实践中。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切入,把“内在关系”解释为一种语法关系,其独特内涵在于,内在关系无中介,它产生于实践,并且无个体与共同体之分。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关系”思想的基础就是“语言”和“实践”,揭示出这一点有助于从深层解读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维特根斯坦从认识论层面展开的“关系”思想与罗素从本体论层面对“关系”的探讨形成互补,在追溯关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3.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对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塑造的内在机理,对于百年大党赓续红色血脉、永葆生机活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在内涵上有机契合,具有共同的生成基础。伟大建党精神规定着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根本向度,开拓了品格塑造的实践途径,使之具有强大韧性和深厚底蕴。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必须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抓住政治能力提升这个战略突破口,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以切实的举措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砥砺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74.
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对市场体系作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后,它的特征就是:(一)市场体系的统一性;(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三)市场体系的竞争性;(四)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75.
康德以意志自律原则为中介把道德和自由意志联系起来,本质地确立了作为立法者的道德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他的法权理论来自道德的形而上学演绎,权利的普遍法则就是普遍自由的法则,从而为政治自由和平等奠定了先验的、无条件的道德基础。康德的社会正义学说体现了他试图统一道德与政治的理想,但抽象性与现实性的矛盾、逻辑与历史的矛盾是他的二元分裂的哲学本身所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76.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77.
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分立的有效性前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 ,在中国央行和银监会是否应该就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各司其职的探讨正在逐渐深入 ,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认为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又负责金融监管 ,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角色冲突。二是认为中央银行既负责宏观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又因金融监管涉及大量微观的和具体的活动 ,直接制约了金融监管的专业化 (王君 ,2001)。此外 ,虽然银行监管原本是央行的传统职能 ,但近年来国际趋势是将职能逐步从央行分离出来 ,另组一个独立的超级统一监管机构 ,负责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监管。这可能是国内一些学者倾向于央行银监会分立模式的3种理由。本文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分合的理论假说和制度变迁背景方面对上述理由进行了分析 ,指出监管职能或机构的变动主要是为实施独立有效的银行监管 ,金融监管政策的完整性和监管水平的提升 ,并不全在于架构的调整 ,缺乏监管理念更新的单纯机构变更永远是相对次要的  相似文献   
78.
《决策探索》2006,(1):10-10
近两年来,按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央纪委、监察部逐步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2004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对36个双派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2005年,又对20个单派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已经全面实行了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9.
<正>因朋友向王某借钱,王某担心借款给朋友后有去无回可又拉不下情面,经与好友刘某商定,遂由刘某出面解围:谎称王某已经将钱借给了刘某,王某已无钱可借。为使事情更加真实,刘某还向王某出具了一张借条,内容为:“今借到王某人民币五万元整(用于经商),一年内还清,月利息2分。借款人:刘某2005年2月19日”。谁知,王某于2006年3月因车祸死亡。事后,王妻便持借条向刘某索款。刘某无法提供证据说明真相、双方成讼,法院判决刘某付款。这是为什么?——尹晓翔  相似文献   
80.
哲学的必然是隐喻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里达依据哲学文本中存在大量隐喻的既成事实 ,提出“隐喻是哲学的近邻”的著名论断。这对于开拓人们对隐喻的文化内涵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但其论证却是不充分的。隐喻并非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 ,它是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它以有限对无限的指涉、以确定对不确定的多向度暗示以及显现本真存在的独特功能 ,超越了普通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 ,于是隐喻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