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3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818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248篇
人才学   189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1511篇
理论方法论   792篇
综合类   3491篇
社会学   773篇
统计学   96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702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961.
本文主要致力于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研究,着重于其在汉英词典内外翻译策略的不同。在一系列对比研究基础上,希望能够对文化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62.
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但是,两大产业的融合度不理想,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区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等综合优势,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衍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963.
信息化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实需求要求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动员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等具有敏捷特征的方向发展,因此敏捷动员成为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的主流动员模式。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分析敏捷动员理论出现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设计敏捷动员理论体系框架,明确动员联盟、动员链、动员网、集成动员和动员物流等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敏捷动员理论以"超常供给"为核心理念,动员联盟是敏捷动员的组织基础,动员链和动员网是实现敏捷动员的载体,动员物流是动员链和动员网的具体实现形式,集成动员是开展敏捷动员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64.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将粮食种植调整为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种植,更不能将耕地转化为工商用地去发展第二、三产业。所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旋空间较小,必须另辟蹊径。那就是各级政府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加大对种粮户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矫正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政策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965.
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研发设计服务业“量质齐增”,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服务业发展迅猛,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业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数字+”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渠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业态更加丰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外包规模持续攀升,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方兴未艾,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但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依然存在着国际竞争力羸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应进一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对标国际标准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关键抓手,抓住机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