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编读往来     
《中国社会导刊》2010,(21):11-11
过去我们的工作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对育人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想法.现在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自我变化。高校学生工作既要善于调动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还要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需求,这正是高校社会工作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2.
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什么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我认为,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如果常常感到道德在约束着他,就说明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道德的作用远不止于给人约束,道德又是一个人真正幸福的源泉。当一个人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后,他内心的愉快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一切观感上的快乐,都有达到饱和的时候,正像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也会腻一样,说不定还会产生副作用。唯有德行给予人的愉快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你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你就越是远离了一切烦恼。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能否生活得幸福,当然由许多条件决定,但  相似文献   
83.
施蒂纳认为自由和独自性有本质的不同:自由是对异己力量的单纯的否定、摆脱,是毫无实际内容的幻想,是抽象的"人"的自由,而"独自性"则是无限的、积极肯定的,是个人权力和力量的表现。在马克思看来,没有单纯否定的、消极的自由,自由具有肯定的、积极的内容。施蒂纳抽象掉了人的需要的满足和能力的发展等重要因素,把自由变为脱离现实生活的范畴,他的独自性观点带有小资产阶级的偏见。  相似文献   
84.
Dearreader:每个青岛后海的清晨我坚持从被窝直接滚到垫子上把拜日A拜日B做完然后在山式中呼气再然后带着天然的道德感一个内心没有栅栏的中年家伙就这样出发……从老城区的巴士上左转右转超过半个小时来到杂志社其他工作伙伴们也分别从各自蜗居中漂亮现身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尽力早早到工作充实,能让人忘却一些,人生遗憾  相似文献   
85.
有你真好     
提起你,我总有一些艰涩的感觉,心里有些酸楚。这是一种连我自己想来都有些莫名其妙的感动,但细细品味,这酸楚和惆怅涌上来,内心的感觉真的很微妙。跳动  相似文献   
86.
王丽群 《科学咨询》2009,(16):34-35
闲暇时间与同事闲聊,谈到作文教学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发出共同的心声:"作文教学真难呀!"、"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太低、太低!".听了这些话,内心总会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难道作文真的那么难教吗?  相似文献   
87.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微笑呈现。或喜悦,或满足;或肤浅,或内蕴;或微哂,或轻嗔……不一而足。透过那些微妙的情态变化,透视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或精神世界的异同,乃至人生品位的高低。钱钟书,腹笥丰盈,学贯中西,被誉为当代第一“名士”。即使你没有见过他本人,仅仅通过“阅读”他晚年的照片,你也会被他那别具特征的微笑所感染。微丰的脸上,戴着一副大眼镜,始终微笑着。  相似文献   
88.
中国有句老话,叫相由心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相貌是由心决定的。一个经常生气的人,面孔必定是愁眉纠结的;一个开朗乐观的人,面孔必定是喜庆舒展的;一个内心充满邪恶的人,面孔必定是阴晦冰冷的;一个内心充满善良的人,面孔必定是慈眉善目的。  相似文献   
89.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这是一个对后世语言学影响深远的见解。它不仅为“语义大三角”理论奠定了基石,而且为语言能指、所指关系理论提供了思想原型。而贯彻于其中并使该理论得以构建起来的,是其认识论的思想。对亚氏语言学给予认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语言哲学的渊源和理据。  相似文献   
90.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与心理性格形成深远影响。身处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和家人团聚的两难选择之中,留守儿童一方面承载着内心封闭、孤独、忧伤、无助等情感,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对父母与亲情的深切渴望和期盼。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内心情感纠结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家庭养育功能弱化带来的儿童社会化问题,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沉重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