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1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674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288篇
人才学   133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2441篇
理论方法论   387篇
综合类   5136篇
社会学   613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31.
壮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子与麦子、玉米并称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 ,有悠久的水稻裁培历史。壮语之中沉积着丰富的稻作文化词汇。本文从广西马山县壮语相关的稻作词汇入手 ,挖掘它们的深层内涵 ,从语言角度解读壮族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23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233.
龙杰 《民族论坛》2007,(4):42-43
苗族银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类美妙绝伦的服饰艺术经典。目前,银饰市场混乱,张冠李戴现象严重,真假难辨;正本清源,张显特色,打造精品,构建产业是苗族银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34.
Crow 《民族论坛》2004,(4):12-12
萍乡地处吴头楚尾,巫傩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至今存有三百余各个时期的傩面具。据有关专家考证,大部分傩面具可以上溯到明清乃至唐宋。傩神面具是民间艺术家创造的结晶,是神和敬仰者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萍乡傩面具造型工艺有简有繁,有细有粗,大都是凭借艺人们的想像力和造型功力刻制而成。其造型程式:劈圆木为二,在相应的部分刻出三穴,先脸后盔,熟练的艺人,几刀就能透出匠心。傩神分敬神和耍神。敬神细致工整,耍神粗犷简练,皆意态自然、似笑非笑,怪异而不狰狞。在对傩神面具长期的加工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  相似文献   
235.
轮椅上的爱     
柯云 《民族论坛》2001,(1):16-18
在湘西北的慈利县,有一个体重只有80多斤、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土家女人,当丈夫婚前的承诺化为泡影的时候,她用瘦弱的身体支撑着更加沉重的承诺。她31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将爱的内涵无限的充实,将情的意义诠释的淋漓尽致。悠悠的轮椅可以作证,是它陪伴着他们走过一程又一程的坎坷人生路。 因公受伤 丈夫成为高位截瘫的残疾人  1965年初春的一天,山茶花刚绽开花蕾之时,汉族青年朱周文与土家姑娘覃文元幸福地结合了。特殊的时代赋予了他们婚姻豪迈的时代气息。婚后第三天夫妻俩就各奔东西,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覃文元是县邮电局的话…  相似文献   
236.
将生态审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会使之呈现出超乎常规的审美意趣。重读《水浒传》,发现其中竟然涵蕴着明显的生态审美意识,其表现为对自然天道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人格的尊崇;而这些生态审美意识又渗透到小说的结构叙事、人物塑造和意义蕴涵之中,使小说呈现出魔幻的效果、真实的人物和深厚的生存意蕴,从而带来了多重复杂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237.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地位与作用的美学理论,在解读与赏析文本中可以拓宽研究的视角,更深层面地挖掘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李尔王》的叙事话语与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从作品情节、人物命运、叙事语言、叙事风格、意象、宗教色彩等方面力求突破文本限制与障碍,以期让独具魅力的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38.
《蜀道难》是李白的不朽杰作,甫一问世,就惊世骇俗,广为传颂,“蜀道”也从此成为历代墨客笔下道路难行、仕途险仄的 代名词。从齐梁到明清,前后“蜀道难”系列诗歌体现了蜀道山水诗表现手法上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构思从景情分咏到情 景有机融合;无论是五言、七言、杂言,以李白《蜀道难》为界经历了从自然山水与历史典故结合到极写山水化用典故与神话传 说的转变;诗人感情抒发从热烈而隐晦到直白而冷峻;情感内涵从感慨个人寄寓向着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的忧生之嗟的慨叹 转变。  相似文献   
239.
儒家伦理在家庭关系维系中秉持"爱人"的"孝文化",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对于当前中国传承、践行传统美德,实现道德教育的中国化具有独特的价值。立足于此,本文主要从儒家伦理之"孝文化"出发,详细阐述了关涉"孝文化"的实践路径以及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4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民族"一词的理解是民族问题、民族发展、民族自治等一系列问题的前提。"民族"一词发源于我国本土,并非外界误传的舶来品。"People""Nation""Ethnic""Nationality"等西方话语与我国的"民族"有着较大不同,应认清"民族"与"种族""族群"等词的区别,中国的"民族"观应回归于我们的历史与实践。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里认同,这六个要素构成了我国"民族"内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