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86篇
  免费   1406篇
  国内免费   309篇
管理学   10952篇
劳动科学   773篇
民族学   661篇
人才学   1233篇
人口学   631篇
丛书文集   1231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452篇
综合类   22043篇
社会学   2645篇
统计学   1198篇
  2024年   550篇
  2023年   2080篇
  2022年   2099篇
  2021年   2700篇
  2020年   2224篇
  2019年   1662篇
  2018年   734篇
  2017年   1188篇
  2016年   1382篇
  2015年   2067篇
  2014年   4258篇
  2013年   3017篇
  2012年   3214篇
  2011年   3550篇
  2010年   3063篇
  2009年   3361篇
  2008年   3256篇
  2007年   2391篇
  2006年   2270篇
  2005年   2124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730篇
  2002年   1367篇
  2001年   1076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立足于CPA审计的监督治理职能,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原则为切入点,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及其披露特征所产生的增量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确保了长期内更为持续可靠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这一持续性是由应计盈余持续性贡献的。第二,在披露特征检验方面,披露程度越高或者越多事项涉及大额盈余操纵科目,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和应计盈余持续性的提升幅度越明显。第三,关键审计事项在法制环境越良好、注册会计师越具行业专长时,对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和应计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关键审计事项强化CPA审计监督治理职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2.
杨敏 《社会学研究》2007,22(4):137-164
本文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提出了4种参与类型:福利性参与、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通过对居民社区参与过程和社区认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国家治理单元,而不是一个可以促进公共领域形成或市民社会发育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3.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籍人士的空间服务需求,运用多元参与、互动协商、文化治理等软性手段,通过建设人与居住地、社会、自然相融合的表征的包容性空间,组织温度、服务与文化协同相融的包容性空间的实践,构筑开放、包容与共享的包容性空间的表征等方式营造包容性空间。在营造包容性空间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空间营造行动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分型管理、内育外引”的主体包容策略、“内外兼修、空间包容”的技术包容策略、“多元网格、协商自治”的制度包容策略及“制度共融、成果共享”的结果包容策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际化社区的治理共同体。包容性空间的治理技术对优化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水平与再造国际化社区秩序有积极效应,但亦潜藏多主体协同失序、政社关系掣肘、族群关系区隔、文化不稳定及包容性制度偏差等失灵风险。因此,基层政府需厚植多主体合作的治理机制、经营包容性空间的“适度性”,以利于国际化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4.
基层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有赖于对基层社会和民众的多元化需求的及时回应与满足。当前,基层治理大多聚焦于治理资源的整合,而对于治理资源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和机理则关注不够,在实践层面也忽视了不同单元、类型和需求下基层治理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在场域、过程和目标上具有耦合性,县域城镇化助推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以要素整合为基础实现资源要素与治理需求有效对接,平衡治理场域内的供需关系,以实现治理资源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从供需关系的视角出发,重点关注治理资源向治理效能转化的过程与机制,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平衡-治理有效”的融合型治理分析框架,探析县域城镇化助推基层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和运行逻辑。四川省邛崃市的实践表明,借助治理要素、治理单元、治理路径和治理效能的有机融合,融合型治理能推动“供需对接-供需适配-供需调节-供需平衡”的供需关系转换,力求实现基层均衡型善治,为县域内不同治理单元撬动城乡发展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助推基层治理提供支撑。为此,未来要进一步细化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单元的类型,挖掘基层治理资源与要素,拓展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的链接方式,不断推动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的契合和互促。  相似文献   
115.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6.
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内外审计监督合力关系基础上,重点探究内外审计监督合力影响并购商誉泡沫的程度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有效抑制并购商誉泡沫。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公司的内外审计监督存在合力效果,内外审计监督合力能显著抑制并购商誉泡沫,公司治理水平在内外审计监督合力抑制并购商誉泡沫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后发现,高盈利能力、高成长能力、高偿债能力公司的内外审计监督合力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低盈利能力、低成长能力、低偿债能力公司,并购商誉公司存在审计资源错配现象。建议要通过完善合作和分工机制持续提升内外审计监督的合力效果;要充分利用内外审计监督合力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要因企制宜扩大内外审计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17.
在人工智能新闻时代,智能算法深度嵌入新闻生产、分发和反馈环节,成为“人—机”互动中与人类主体相映照的非人类行动者,在人的知觉经验和行为实践上具有居间调解的道德意蕴。在对三种媒介技术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可以从道德行动体的界定标准、道德主体的可能性两个层面分析算法的道德行动体功能。在技术调解理论下,算法技术具有成为道德行动者的可行性,判断的标准是在“人—技术”关联的情境中考察其意向性和自主性。算法技术混合意向性和自主性构成其道德主体的必要条件,智能算法在目前算得上是一种功能型的道德行动体。智能算法的道德行动体功能及其可能性分析,对于未来人工智能新闻伦理治理理念和路径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新路径,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空间;二是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中国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参考和有益借鉴;三是主张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倡导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9.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120.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