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242篇
理论方法论   187篇
综合类   2226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多"与"变"的时代,伦理道德何处是家园?必须寻找"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其关键词有二:"精神"与"形态";理念是"回归‘精神’","皈依‘形态’";理论假设是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现代伦理学理论,不外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的文明觉悟的本质,不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而是在伦理回归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个体生命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伦理学理论内在"精神哲学"的"形态"同一性。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和"伦理"与"道德"的两种不同"形态"取向,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加以统摄和整合。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包括"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其中"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历史与逻辑地具有优先地位。"精神"及其"形态",具体地说,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就是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现代伦理学理论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2.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杜莉  张菁 《中国民族》2010,(11):52-55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3.
有氧舞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健身性的运动项目,尤其对女性的健身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健身运动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的形态美。本文选择30名中青年女性来进行有氧舞蹈的运动,经过锻炼,她们的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长期坚持有氧舞蹈运动可以使身体形态改变,身体成分发生改变,瘦体重增加,WHR降低,对预防心脑巡官系统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正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著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该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  相似文献   
145.
王野 《现代妇女》2014,(7):271-271
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除了使用语言符号外,还会大量使用到非语言符号,这些非语言符号大体可以归为体态语言、服饰语言、颜色语言、环境语言、气味语言等五大表现形态,理解这些表现形态,很有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46.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何者更具有普适性与根本性,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尝试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相关联,并将社会形态置于“人类解放”的宏大背景中.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就是人类解放,其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他对社会形态问题的探讨没有离开人类解放的主题.“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何者更为根本、何者更具有普适性,应该考察何者更具有解放的维度.而“三形态论”与人类解放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视域融合”,作为人类解放理论之组成部分的“三形态论”更为根本,也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7.
我们知道,地铁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无限商机,孕育了地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地铁经济又反过来繁荣发展了城市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地铁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可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地铁带来的高通达性提高了沿线土地的空间利用价值,日益影响着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地铁交通重塑和创新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地铁经济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8.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融媒体形态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形态聚合关系形成的媒介系统,系统范式的研究就是梳理系统内要素"关系"的过程,不断嵌入媒介环境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媒介资源的关系赋形、关系赋权和关系赋能。关系嵌入下的融媒体形态逐渐具有了平台组织的属性。随着关系的不断聚合,关系本身开始呈现数据化态势,以大数据为特征的融媒体生态环境逐渐开始生成。  相似文献   
149.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