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7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4891篇
劳动科学   716篇
民族学   440篇
人才学   703篇
人口学   807篇
丛书文集   4842篇
理论方法论   1271篇
综合类   11071篇
社会学   2102篇
统计学   156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796篇
  2014年   1743篇
  2013年   1577篇
  2012年   1746篇
  2011年   2074篇
  2010年   2176篇
  2009年   2632篇
  2008年   2390篇
  2007年   1755篇
  2006年   1581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044篇
  2003年   1089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746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我国农村地区孝道式微的原因包括三个层面:道德滑坡与经济负担渐重的双重挤压,行孝未必得福报与不孝未必遭恶报的期盼失衡,智育优先与德育滞后的教育偏废;孝道式微呈现内在冲突性、历史性、历时性、非均衡性等规律;孝道式微的危害在于:瓦解传统的道德观念,导致部分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延滞国家二孩政策的落实,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削弱国家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2.
协商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乡村协商治理作为基层乡村群众的民主实践和有效治理制度的探索,不仅是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协商治理发展不均,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村民主体缺乏协商意识和能力、基层农村的社会组织疲软无力、协商治理制度匮乏等方面。因此,解决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暴露的问题,加快完善乡村协商治理体制,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青海基层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3.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利用2017年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老人调查数据,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基于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分析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冲突和代际情感团结。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在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下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女儿与老人之间基于血缘纽带的情感冲突最少、情感团结最高,儿媳与老人之间基于姻缘纽带的情感冲突最多、情感团结最低,儿子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与情感团结处于女儿和儿媳之间;随着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老人与子女的代际情感冲突明显减少,代际情感团结明显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可以起到有效减缓代际情感冲突和明显增进代际情感团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4.
115.
通过对河南A村纯女户家庭养老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村纯女户已婚女儿双系反哺行为的差异表现,已婚女儿对婆家的养老受到代际互动和社区情理的约束,对娘家养老更多是出于情感累积与生养伦理的考虑。从婚姻偿付到婚姻资助的婚姻支付变迁提升了已婚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强化女性对娘家父母的赡养;从两代同住走向两代分居的婚居模式淡化了女性与婆家的家庭整体观念,拉近女儿与娘家的距离;整体性平衡机制转化为形式化平衡机制的分家内涵凸显了新婚夫妇小家庭的边界,弱化女性对婆家父母的养老供给。对娘家的养老需要提倡女婿积极参与,形成社区模范效应,对婆家养老需要加强农村孝文化建设,重塑乡土养老文化,倡导文明乡风,建立更加完善的双系养老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以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s模型探究了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对村庄环境质量评价越高,越是意识到环境治理会提升村庄环境或促进村庄发展,受到邻居朋友影响越大,闲暇时间越多及对自己的能力越自信的农村居民就越愿意参与治理。对村庄环境质量评价越高,受邻居朋友影响越大及闲暇时间越多的农村居民越会产生实际治理行为。此外,农村居民距集镇越近越愿意参与治理,居住越久越会产生参与治理意愿和实际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参与治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全国31个省份197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农业主产区和非农业主产区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能显著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该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与非农业主产区相比,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效果更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更明显;农业机械化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18.
119.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21,48(1):81-8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