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3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管理学   4262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230篇
人口学   108篇
丛书文集   4123篇
理论方法论   694篇
综合类   8573篇
社会学   712篇
统计学   74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1250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257篇
  2011年   1314篇
  2010年   1252篇
  2009年   1305篇
  2008年   1506篇
  2007年   1210篇
  2006年   1017篇
  2005年   1094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810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时代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准确地提出时代的问题,体察时代脉搏的跳动,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是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问题有其时代的、现实的根源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以人为本,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共建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922.
东晋佛玄合流后,僧肇以中道空观的思维方法来解读时问,其结果是否定了时间的现实性和客观实在性,这是一种真正的时问空观思想.这里的"空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将时间看空,看成虚幻的;二是将流动的时间空间化,也即以空间来观照时问.在这里,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考量无情的时问之流,它外在于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世界的虚幻之中.只要心念不执著于时间的任何一种性相,个体就能超越时间,从而臻达解脱之境.僧肇的时间空观思想对后世佛禅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3.
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着"泛化"和"俗化"的倾向,泛化意味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危机,俗化则直接威胁到美学本身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下,生态美学必须首先接受可能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特殊关系,在分解生态美之前有必要先行介入对自然美的发展和定位的回顾.其二,对生态进入审美视界的契机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不仅是生态美学当代性的表征,也是生态美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其三,如果承认生态美学是可能的,那么这种可能性的终极依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生态美学建构的存在论前提.  相似文献   
924.
邢战国 《兰州学刊》2008,66(3):112-114
周谷城的古史分期观有其演变过程。就其演变的过程看,周谷城从关注历史实际转向了对“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认同。学界大都把周谷城的古史分期观等同于“东汉封建说”,这就忽略了其丰富内涵和复杂演变。  相似文献   
925.
就近代湘籍政治家而言,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可谓体系宽阔、内容深刻,并且在他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在政治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生”观.并付诸政治实践,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时于这种“民生”观,我们在科学批判的同时.又要做到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926.
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观是抑我的、消极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具有伦理化、政治化、神秘化的特征,对现代人善待人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27.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环节与三个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只有从实践去理解,才会脱去其形而上学的外衣。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因为自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自由表现在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自由、实践观念活动的自由、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三个环节,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三种关系。相应地,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也就表现在这三个纬度。  相似文献   
928.
汪青松 《云梦学刊》2008,29(6):5-12
从读书目的看,我的读书观是"四为",即为生活、为学习、为教书、为著书而读书;从读书动机看.我的读书观是"四带",即带着兴趣、任务、问题、专题读书;从读书方法看,我的读书观是"四要",即经典原著要精读,通识著作要泛读,掌握动态要快读.了解社会要选读.我的读书观就是我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929.
张弓 《云梦学刊》2008,29(4):85-87
马克思的实践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逐步形成和成熟的.1841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之中初次运用"实践"概念,并且在理论批判意义上初步确立了实践观点,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不断接近生活,干预生活,了解牡会和无产阶级的状况,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做好了生活和思想的全面准备.马克思实践观的准备给实践美学奠定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规定了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现实性、科学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930.
体育走入市场,使体育营销成为营销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体育营销堪称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工具之一,各行各业已认同体育营销对达成商业目标的效用。从分析体育营销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制入手,对体育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比较,可重点探讨企业体育营销战略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