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8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管理学   6315篇
劳动科学   1165篇
民族学   491篇
人才学   1028篇
人口学   360篇
丛书文集   9603篇
理论方法论   2277篇
综合类   14894篇
社会学   1960篇
统计学   133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2583篇
  2013年   2050篇
  2012年   2276篇
  2011年   2679篇
  2010年   2504篇
  2009年   2710篇
  2008年   3044篇
  2007年   2336篇
  2006年   2096篇
  2005年   2231篇
  2004年   2408篇
  2003年   2140篇
  2002年   1523篇
  2001年   1272篇
  2000年   964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有目共睹,但一些西方经济学批判者却蝇粪点玉,极力诋毁。事实上,哈耶克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立论是有缺陷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不仅在于人民的勤奋和创造力,更在于中国的制度选择,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西方经济学框架下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是对这些西方偏颇观点的有力反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17个主题都直接或间接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措施的要素化分析有助于构建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基于该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和实证检验所得的变量间关系系数,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可对比模拟检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和自由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目标区和灵活投资调节机制的制度安排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方面彰显了充分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任锋 《学术月刊》2020,(1):73-83
相对于晚近的新启蒙主义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的兴起蕴含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契机,使得我们能够以自身实践经验而非外来教条为本位来重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资源。长期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制度史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成为智识创新的洼地,无法与整个学科的知识更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要真正发展解释中国、评价中国和反思中国的政治学,这两个研究分支应当在正本清源中激发生机,积极推进范式转型。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和监察权传统为例,历史政治学意义上的探讨揭示出传统内生的治体视角更具相关性和参照价值。这启发我们反思对于民主政体和分权制衡等现代西方理论未经检验的倚赖,把历史找回来,充分尊重第一手经验事实以发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方法。历史政治学并非单纯提倡对于历史的再解释,而是强调面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传统变迁,对于塑造行为实践的政治社会结构做出辩证性和启发性的理论阐释。历史政治学的未来有赖于一系列代表性研究作品的验证和激发。  相似文献   
36.
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制度创新有很强的内生性和路径依赖,与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是从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经济制度创新既受生产力的约束,又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1978年以来,中国走的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渐进式道路,是从计划经济最薄弱环节和最边缘地区,从规避或突破已有规章制度开始,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综观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历程,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创新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渐进式道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7.
王荣余 《学术月刊》2020,(9):110-122
法律制度主义存在新旧之别,旧制度主义将作为制度的法律理解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和组织机构,新制度主义则基于制度性事实追求"规范主义的社会现实性发展",并在制度性事实的本体论、方法论多元主义以及实践理性及其局限方面取得基本共识。但其内部仍存在诸多差异:行动的形式目的理论与非正式言语行为理论;实践推理的逻辑理论与实践推理的合理性理论;制度的规范观念与制度的习惯观念;实证主义立场与和后实证主义立场。在法律制度主义百余年的学术理路、理论渊源和发展内涵上,规范主义与反规范主义得到有效调和,理论基础和内容得到发展和完善;理论自主性得到不断强化;以此为指引,当前国内的法律制度研究应更注重"经验研究的规范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38.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等流行和肆虐的严峻挑战,党和政府把卫生防疫制度纳入到国家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不仅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逐步推进新中国卫生防疫的制度化,而且尊重群众首创,建立起适合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医疗制度,为卫生防疫制度的落实提供了组织和资源保障。国家卫生防疫制度演进表现为遵循传染病防控一般规律的国家行动;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则表现出基层为解决卫生防疫实际困难而开展持续探索,进而被国家识别、推广的扩散特征。坚持四个基本遵循是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相容并协同演化的准则,也是当代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从历史中获得的镜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转化"与"执行"。前者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关系,而"转化"的实质就是验证制度优越性的过程;后者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之钥",通过有力的制度执行,充分发挥出制度自身的功能,彰显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中国之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通过制度革新不断将制度的外在优势转化为内在优势,并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力来实现"善制"与"善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0.
"观政进士"的创设是洪武帝对前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改革措施,在明代基本上是相沿不辍,推行到崇祯末年。明代推行观政进士制度的目的是对进士实授官之前进行岗前实习,增加一点从政的经验。进士的观政从取得进士资格以后就马上开始,观政主要在中央最高一级的文职行政机构"九卿衙门"中进行。观政进士虽不算是正式官员,但已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取得议论朝政的权利。进士观政给予所出身俸禄,进士观政时间的长短是不一的,观政进士需要定期考核。办事进士就是观政进士。观政进士制度是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