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梳理了 1 7世纪前后和硕特与准噶尔两部之间的关系问题 ,将两部之间的关系走向总结为由相互角逐到双雄并立再到关系决裂 ,并对双方关系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加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42.
游记是一种特殊的史料,这种史料的价值在于是亲历者耳闻目睹的记录,具体而生动,能够弥补和印证其它正史和私人著述的历史事实。本文通过解读意大利传教士德西迪利的西藏游记,并对比其他藏汉文史料,具体探讨1717-1720年准噶尔扰藏事件的相关问题,显示游记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3.
乾隆年间,西北唯一能与清朝抗衡的准噶尔蒙古内战纷起,清朝政府实行武力征服政策,果断出兵,为最终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既要承认武力征服政策对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民族融合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清朝统一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准噶尔蒙古所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44.
18世纪前半期 ,代表中国中央王朝的清朝在统一天山南北的过程中 ,与当时割据中国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政权为了争夺吐鲁番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双方政治、军事斗争较量的结果 ,以清朝消灭准噶尔政权、统一天山南北 ,并确立在吐鲁番地区的统治地位而告终。本文比较翔实地叙述了这一过程 ,并就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5.
准噶尔部即左部 ,它源于 15世纪 6 0年代末厄鲁特汗国的左部 ,16世纪初 ,伴随着汗国的变迁 ,由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 ,准噶尔一名亦作为部落名称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 ,准噶尔遂成为汗国名称之一。准噶尔汗国灭亡 ,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名和地名。  相似文献   
46.
本文结合新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通过阐述策妄阿拉布坦的经历,着重分析策妄阿拉布坦的对外政策,以及产生这种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过程中,有一批逃入山林的民众,他们为生活所迫不时外出抢劫,他们被清军称为玛哈沁,此词蒙古语意为劫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演变为准噶尔蒙古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8.
康熙五十六年,卫拉特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率军进入西藏,结束了和硕特汗庭在西藏的统治,建立起以达孜巴为第巴的西藏地方政府。以往的研究主要受著名藏族文学家策仁旺杰所著《颇罗鼐传》的影响,将达孜巴视为准噶尔人统治下的傀儡。但是《颇罗鼐传》关于达孜巴的记载并不十分可靠。相关汉文、满文、藏文及外文等不同来源的史料证明,达孜巴在藏地拥有很大的威望与权力,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准噶尔人任命的傀儡。而准噶尔人也正是由于对达孜巴信任有加,颇为倚重,才能在卫藏地区较为稳固地统治了近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9.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西北约8公里处的下沙河故城(大破城)与唐代的俱六城或轮台城无涉,也不是乌鲁木齐旧址,而应是明代蒙古和硕特部所建之城。清乾隆年间为准噶尔汗国大台吉、宰桑噶尔藏多尔济所居,及至乾隆三十年(1765)噶尔藏多尔济及其部众调迁塔尔巴哈台后遂废弃。  相似文献   
50.
试论甘肃在平准之战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平准之战中 ,与新疆臂指相连的甘肃成为清王朝的西北屏翰和北门锁钥 ,其地位和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清朝调整了对甘肃的行政布置 ,实行陕甘分省 ,提高甘肃的政治地位。同时 ,甘肃作为平准战争的后方军事基地 ,常常给前线清军提供及时的军事援助 ,有效地配合前线清军的作战。另外 ,甘肃还给平准大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饷和军需物质 ,为清朝最终平定准噶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