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惠生、宋云出使时间分别在熙平元年(516)、神龟元年(518),两人均曾抵达塔里木盆地的汉整陀,至此宋云西往阿姆河流域的嚈哒,再向东折至波知(在今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赊弥(在今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再南下斯瓦特河流域乌场、喀布尔河流域乾陀罗;而惠生由此直接南下钵卢勒国(在今克什米尔地区达地斯坦),循印度河上游至乌场、乾陀罗。  相似文献   
12.
力挽狂澜赴国难 胡惟德,字馨吾,1863年生于浙江吴兴一贫寒之家.  相似文献   
13.
永历四年,卜弥格出使欧洲。卜弥格此行之身份,既为南明天主教徒之代表,又为永历朝廷政治特使;卜弥格使欧之使命,既替王皇太后等天主教徒祈福于罗马教廷,又奉永历朝廷意旨到欧洲寻求援助。卜弥格之所以使欧,永历皇帝"复国方略"使然;卜弥格之所以称庞天寿为"宰相",实属"身份模糊"而为完成"使命"之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晚清出使日记兼具公务咨报与个人书写的特质,特殊的文体性质限制了自由表达、随性书写的可能。在涉及政治、民主、改革等敏感话题时,作者采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叙述策略,辅以"泰西近古"和"西学中源"说,既维护了国人的自尊心,又为借径西方扫清了心理障碍。出使日记虽以记录为国折冲樽俎的种种细节为要务,但亦有绘声绘色的小说笔法,这种游记与小说的越界并非有意识的文体实验,而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赋予西方戏剧、油画等艺术形式强烈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实现振兴民气、改良社会的宏愿。使臣实录与小说笔法的杂糅打破了传统文章体制的局限,呈现出文体的多义性和混杂性,在近代文学祛旧趋新的嬗变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太祖时期设立锦州临海军节度使,现可考历任锦州临海军节度使(节度副使)有赵思温等22位官员。临海军节度使除了负责地方军政事务以外,大部分还出任了出使外交的使臣,主要任务有“贺生辰”、“贺正旦”、“告哀”、“祭奠”等,这些出使外交活动对于辽朝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乃至政治社会的稳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两宋政权与处于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外交往来最为频繁。宋朝使臣肩负着国家使命,不仅履行着出使的职责,而且将见闻与思考作为基本素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出使诗,记录异国风情,但创作视角却不尽相同,或呼吁和平统一,而预期国家和平的基调却有所不同;或倾诉思乡思归之情,但使金诗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厚。这些出使诗深受宋朝与辽、金政权政治外交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诚信在信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奉命出使几个诸侯国。他在拜访徐国的国君时,徐国的国君喜欢上季札的佩剑,可是没好意思开口要。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他还有出使任务,不能没有像样的佩剑做装饰,就没有送给他。等到他完成出使任务。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他的随从很不解,说:  相似文献   
18.
楚才晋用     
春秋时代,卫国大夫璩伯玉出使楚国,谒见楚王。闲谈中,楚王问哪一国人才最多。璩伯玉说,楚国人才最多。楚王听了沾沾自喜。不料璩伯玉又说,楚国人才虽  相似文献   
19.
东汉和帝时甘英出使大秦是中外关系史与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必然涉及的课题,自清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广觅史料,在出使目的、无功而返的原因、出使路线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硕果迭出。另有若干课题研究始终停滞在表面或极少涉及,如出使时间;司马彪《续汉书》"甘英"异名"甘菟";甘英闻见录;出使路线与条支、西海地望结合考证。  相似文献   
20.
曹景满 《天府新论》2005,(Z1):252-25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郭嵩焘作为首位常驻大使出使英法.郭嵩焘出使的凄凉结局预示着中国近代化的挫败.通过郭嵩焘出使的始末可以理解中国近代化为什么必须经过痛苦的、长期的、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