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97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08年12月25日至27日,全国出国(境)培训成果经验交流大会在福建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20余个国家部委局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出国(境)培训成果工作的基本情况,交流出国(境)培训成果工作的有益经验,明确了出国(境)培训工作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42.
《社区》2009,(33):33-33
我认识一位普通的老工人,一直在北京的粮农口工作。一天,他无意间跟我谈起,他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出国”。原来,作为新中国的援非人员,他与他的同事们远赴赞比亚,帮助非洲兄弟修建粮食加工厂。回想当年,完全不是像现在出国那么舒服,  相似文献   
43.
《国际人才交流》2009,(12):50-51
自2006年以来,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渠道,在黑龙江省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选派领导干部赴加拿大、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举办了长期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72人。短期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129人。如今,学员们学以致用。境外培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4.
2001年至今,山东省济宁市累计选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3批548人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培训,培养了一批管理、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5.
王玉信 《人才瞭望》2008,(9):108-108
某外资公司2000年招聘林某为本公司职员.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待遇较好。林某在工作中积极肯干,成绩突出,公司为了让其进一步熟悉业务,提高工作业绩,决定送其出国培训。并为此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公司从2001年12月始送林某出国培训,承担全部培训费。林某应在培训结束后为公司服务5年。如果林某中途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46.
定居     
《中国民族》2008,(11):70-70
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有着40多亿亩草原。1000多万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裕固、塔吉克等民族的牧民世代在这些广袤的草原上经营畜牧业。直到20世纪的中后期,他们中的一部分仍在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7.
她,作为新中国首位出国表演刺绣的艺人,致力于苏绣艺术在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8.
你要问我出国时都带着什么问题去学习培训吗?我出国之前济南市刚刚发生了“7·18”特大暴雨,暴雨给济南市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自然灾害使济南市政府和济南市卫生局领导受到很大震动。我们多年来在应急急救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我也非常想到西方发达国家去了解他们应对这类事件的好的做法。正好机会来了,“7·18”过后不久的2007年7月26日.  相似文献   
49.
针对新疆实施哈萨克游牧民定居工程过程中仍存在的牧民生态意识不强、垦草开矿、超载放牧、过度发展旅游业等现象,指出哈萨克游牧民族定居工程建设发挥着草原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作用,提出应转变牧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激发定居牧民生态意识的自主性,为牧民定居和生态草原建设提供行动准则和法制约束等措施。旨在构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与生态草原建设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取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积极效益。  相似文献   
50.
少数民族通过两种模式来完成城市文化适应,一是基于“人口流动”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市而发生的文化适应;二是基于“文化流动”的农牧区城市文化适应,也就是农牧区文化的城市化。通过“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的适应模式分析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讨论农牧区哈萨克族的城市文化输入及适应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哈萨克族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