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6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管理学   3435篇
劳动科学   127篇
民族学   372篇
人才学   144篇
人口学   720篇
丛书文集   6051篇
理论方法论   1047篇
综合类   9586篇
社会学   1057篇
统计学   368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1506篇
  2022年   1115篇
  2021年   1658篇
  2020年   1422篇
  2019年   1038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1087篇
  2014年   1891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153篇
  2011年   1196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1054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社会性突发事件升级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冲击着社会秩序。其升级的诱因主要与事件中个体或群体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获得的社会支持和治理主体的迟钝行为有关。要科学合理有效地防治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升级扩散,必须加强对事件中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疏导,提高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的管治能力,建立公众参与的有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社会协同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43.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农村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文章认为要突破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等研究视角的局限,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分析视野中。村庄主位、农民主体、市场化过程同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互动逻辑,应该构成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时代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4.
45.
张贵  尹金宝 《城市》2015,(5):3-7
京津冀区域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形成南北均衡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格局,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乃至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问题,笔者从区域治理角度就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架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京津冀区域治理机制,提出通过树立互动合作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方式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6.
47.
48.
内自同城化作为推动内江、自贡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具体实践,已经成为川内城市综合治理的一大创举。本文对同城化概念进行界定,回顾了内自同城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内江、自贡因区位紧密一体、产业优势互补、交通方便快捷、文化趋向同质、行政主导强烈等因素达成了同城化意愿并加快了同城化进程。内自同城化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周边竞争态势严峻、交通建设推进迟缓、协同共治效果欠佳,因此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同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交通建设进程、提升协同共治效果等方式实现全域同城化。  相似文献   
49.
试论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即基金的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制度安排、基金内部约束机制、外部市场压力及监管制度。针对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将基金经理的报酬机制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增强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等途径,使之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0.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国际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得民族国家的传播管制面临挑战,而把治理的理念引入国际传播领域,有助于探索在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国际传播管理的新途径。国际传播控制从管制到治理,实际是对国际传播秩序的改造和完善:从参与的主体看,承担维持国际传播秩序任务的既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私人企业、利益集团和社会运动团体等;从治理内容看,于侧重意识形态之外,又加入了保护民族文化、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等新内容;从范围上说,它已不限于领土范围之内,而是积极参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合作,以建立有利于完成国内传播控制目的的国际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