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黄本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123-128
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民法典.这同时意味着,在南京国民政府所辖区域内的各级法院,将以这部民法典作为裁断民事案件的依据.那么,处于新旧交替之际的裁判者面对那些深受传统规则和习俗影响的案件时,会如何抉择呢?本文以最高法院1936年至1947年间关于"分家"、"立嗣"、"继承"等案件的判决为分析对象,展示裁判者的理念:是向传统规则妥协、迁就传统,还是严格按照法典的规定,尽可能地用近代法的原则和制度改造、引导传统?以及裁判者的理念对当事人权利的影响.以期对今天的民法典编纂及过度时期的司法裁判提供一点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32.
33.
法律人眼中的现代农村分家——以女性的现实地位为关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川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5):12-16
青海、甘肃两省部分农村分家的规则大致相同,即儿子在婚后就可以要求与父母分家,每个儿子在分家中得到的财产数额基本相同,在分家的同时还须明确其父母的养老和遗产继承问题,通常是小儿子养老并继承遗产,而分家所涉及的家产分配、养老、继承等均与女儿无关.尽管分家规则完全遵从传统习惯,却与现代法律思想相冲突,且从中反映了女性地位停滞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4.
四个女儿都成家后,老李夫妇还稀里糊涂没给她们分家。老伴一去世,老大、老二、老三就为继承遗产闹了个一塌糊涂。老李没办法,只得把四个女儿都告上了法庭。就在法官为这桩糊涂案头疼时,老李一直没有参与财产争夺的小女儿当庭给三个姐姐跪下—— 相似文献
35.
36.
印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1-29,155
鲁西北农村分家与代际互动形态对既有家庭再生产理论形成冲击。伴随家产的累积与流动,家庭的“分—继—合”体系发生重组,进一步呈现出虚“分”、弱“继”、实“合”的特点。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发展压力,母家庭成为子代核心家庭应对生活压力时的转嫁对象,代际互动过程中的家不仅没有裂分,反而紧密地粘连在一起。现代农村家庭结构趋于代际合作的实质,是分家后围绕家庭再生产所形成的亲子两代核心家庭之间家庭资源的整合利用。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并非意味着家的整体性的退场,中国的现代家庭依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面向。 相似文献
37.
米传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206-215
制度化的分家实践产生了对备用宅基地的稳定需求,是农户拥有可支配的富余宅基地的根本原因。"一户一宅"规定在土地资源稀缺约束下有其必要性,但不符合农村生活实际,制度化的分家实践使得"一户一宅"规范具有难以操作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外购买宅基地或小产权房的人被生活在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村民称作"外来户",该称呼隐含了"外来户"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权利和义务"的缺位。在村民们看来,"外来户"未能在村民们组成的共同体内参与各种日常活动和重大事务,未履行相关活动所要求的诸多义务,因而不能被视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真正成员,"外来户"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履行义务的缺位直接导致了相应权利的缺失,这是"外来户"难以和村集体内的村民获得相同拆迁补偿、面临拆迁补偿时又倾向于认可再次补偿出卖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以前,我总认为从事社区工作是不难的,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做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社区工作是“分线不分家”.居民只要找上门.不管是不是你这条线的事,都要热心接待.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到社区来工作。我才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得2002年年底,家住煤建路71号的任福庚夫妇到居委会反映, 相似文献
39.
在制作传统的饮食时,人们经常会根据菜肴的特点而加入调料。其实,调料中有许多是中药。古语有云:“药食不分家。”在人们品尝美味时,这些调料可以使人食欲大增,便于消化,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40.
分家是影响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事件,它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使用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双城(CMGPD-SC),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考察晚清(18661913年)东北双城旗人移民的分家与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分家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与女性老人相比,分家对男性老年人死亡机会比率的增加更为明显;儿子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其死亡机会比率越低,传统社会中儿子在提供父母养老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