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空间分异的原因出发,社会学者反思了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即空间的隔离与社会的距离相符;空间分异不仅反映了现有的族际关系,也会导致相应的社会后果。在社会学者看来,城市的空间规划包含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一方面,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族际关系;另一方面,族际交往的空间障碍可以通过政府的介入予以调节。在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住宅规划和住房政策的制定上。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也为中国调控空间分异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2.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7—2019年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从时间、空间维度探讨江苏省13个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及经济效应分异情况。从时间维度上看,江苏省旅游业依存度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旅游业贡献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总体呈上升态势;江苏省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的趋势。从空间维度上看,苏南和苏中地区旅游总收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无锡和泰州的旅游总收入和经济增长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江苏省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良好;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存在明显的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同时苏南、苏北地区内部也分别存在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3.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巨大的政治、经济转型,其中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成功转型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针对中国城市转型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基于UCRN核心成员的转型研究,并综合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动态进行初步的透视与解读,并对UCIKN的集成之作《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进行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05.
王晗昱 《科学发展》2014,(10):79-83
目前,国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通过统一标准进行规划配置,而随着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空间分异日益显著,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结构的居民对设施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设施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匹配现象。对此,建议采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配置标准、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运营模式、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以提升设施供给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6.
李玏 《城市》2019,(9):50-59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实现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面。笔者以我国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公共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8个系统、35项评价指标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评价模型对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李俊杰  王雪颜 《城市》2021,(7):3-17
笔者选取我国十大城市群2007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实证分析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形成集聚和拥塞的综合效应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的影响.整体上看,非农产业集聚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在当期拥塞效应大于集聚效应,滞后期则相反.产业集聚提高100%,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综合效应提升0.02%;分行业看,制造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与非农产业集聚动态效应的方向一致,且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的综合效应是多样化集聚的3倍.相反,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动态效应更加显著,尤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集聚为主.因此,要增强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布局,有效嵌入服务对象企业间,促进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