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27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93篇 |
劳动科学 | 62篇 |
民族学 | 116篇 |
人才学 | 114篇 |
人口学 | 147篇 |
丛书文集 | 1103篇 |
理论方法论 | 214篇 |
综合类 | 3856篇 |
社会学 | 475篇 |
统计学 | 14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05篇 |
2022年 | 209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314篇 |
2014年 | 662篇 |
2013年 | 585篇 |
2012年 | 682篇 |
2011年 | 749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585篇 |
2008年 | 682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居民消费问题研究"课题组 《调研世界》2011,(1):46-5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两型社会",把建立"两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来贯彻执行。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基础,以居民家庭消费为着眼点,构建居民消费指数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两型社会"居民消费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试算,探索当前居民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以及衡量标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2.
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问题再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笔者在梳理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反映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外部冲击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基础指标对其长期均值的偏离,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赋予不同基础指标的权重,进而合成综合的金融稳定指数(FSI),用以衡量金融稳定状况。通过测度与检验,该指数既可以大致反映当前中国的金融运行状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3.
134.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重文现象的识读,可将其归为同体重文和包孕重文两大类,前者又可归为同字重文、同词重文、同句重文三种,从而可丰富对古代文献书写符号的研究,并对重文号的识读进行科学的划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35.
136.
该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9年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结合Dagum基尼系数考察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并使用GML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情况及变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研究期内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获得了正向增长,增长的主要源泉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同时,该文实证分析了西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力度对西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西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抑制影响,产业结构因素对西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尚未产生显著影响。最后,该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西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7.
林玉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4)
统计指数有两套体系:一是综合指数体系;二是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两套体系有内在的联系。统计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是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8.
依据2000—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30个省科技活动效率及其变动趋势的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仍是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科技活动效率的地区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虽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但其科技效率不但低于东部、西部地区,增长情况也不理想。必须注重提高中部科技效率,增强科技实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9.
140.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又便于后人的仿作和研究。其分类思想多源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书 ,而又根据赋文学创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归并、拆分和调整。尽管《历代赋汇》在辑录汉赋时尚有漏收、误收、重收、不标出处等缺点 ,但它仍堪称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与分类史上的殿军之作 ,至今仍无一部书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