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针对高等数学分级分类教学中B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采用教辅结合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期末成绩对所采用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在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解决问题为着力点、推动实际工作为落脚点,进一步发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体制创新优势,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时刻对标"重要窗口",科学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积累少、模式雷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远未达到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基于类型学的研究视角和学理基础,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按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层次、服务对象、实施载体,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分级分类的全新模式。反思重庆邮电大学的实践探索,认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今后理应在准确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拓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科学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目前将文献学类等专业分别设在了文学门类以及管理学门类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存在分级地位过低、分类不清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将文献学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15.
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但在工作实践中,存在诸多偏差.因此,笔者从培训理念、内容、方式等几方面提出加强分级分类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献学发展较快 ,盛况空前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和定位工作。由于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主张把文献学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又作为一级学科对待。下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文章指出 ,由于文献学的交叉性特征 ,在根据文献学上所规定的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分别研究各门学科的文献时 ,就出现了专科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曾经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随着专科文献学著作的不断出现 ,历史文献学的专科文献学性质和地位逐渐形成定局。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的任务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接替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就业局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群众就业增收。集成“线上+线下”,措施有力度动态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确保摸排到位。线上通过“就业温江”微信公众号、第三方网络平台、企业服务微信群和QQ群等渠道,全方位收集企业岗位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线下构建“一企一策一专班”重点企业服务机制,通过企业服务专员定期走访和联系企业,动态掌握重点企业用工引才需求,建好企业服务台账,开展分级分类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开始,常州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动态分级分类教学模式。文章指出了分级分类教学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该动态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初,中央召开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在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强调提出,要针对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比例减少等新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共数据流通是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需求、促进公共数据利用、发挥公共数据价值的重要方式。公共数据概念内涵不一、外延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共数据流通不畅,同时也形成公共数据流通制度建构的桎梏。在厘清各地立法机关与学术界对公共数据概念不同界定的基础上,以行政权力运行为视角,可以将公共数据概念解构为三层逻辑结构:第一层是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机构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收集、产生的公共数据;第二层是与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机构产生行政委托关系或行政合同关系的社会企业以及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收集、产生的公共数据;第三层是社会企业等产生、收集的以及由个人数据主体产生的公共数据。以公共数据概念三层逻辑结构为基础,通过行政权运行视角,可以分析各公共数据主体在三层结构中的定位,并描绘在公共数据三层结构中的行政权运行脉络。通过“政-政”数据共享、“政-企”数据开放、“企-政”数据汇集、“企-企”数据互通的公共数据流通模式,立足于我国公共数据流通现状,有利于建构横向与纵向上的“跨地区、跨机构、跨层级”公共数据共享、共用制度,建构分级分类的公共数据开放与管理制度以及公共数据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