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99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602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318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刑法解释中,客观解释、实质解释、目的解释、实质推理及司法能动主义等各种法律方法无不充斥着实用主义精神。概而言之,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催生出三个统一:法律规则与生活经验的统一,法条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统一,系统性后果与个案性后果的统一。实用主义解释观滋生负面效应: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蕴涵"反动"因素,缺乏民主约束,容易滋生犬儒主义。对于实用主义刑法解释,应从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两个层面进行完善,以保障解释结果的合法、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82.
基于虐童现象的普遍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虐童行为的规制成为必要,但方式应该是通过立法,而非司法。对于实践中以司法方式实现虐童入罪的做法,应当摒弃,并肃清其背后的理念、逻辑。虐童入罪固然必要,但是问题的解决更应该走向刑法之外,通过儿童保护及福利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减少虐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与1979年《刑法》相比,现行《刑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处罚力度不够、立案标准不科学、法律规定模糊等问题,应将森林生态价值纳入犯罪标准考量范围、加大对部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处罚力度、明确森林资源相关概念及建立合理的立案标准,以满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84.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保障食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不当、保护范围较窄、保护滞后等问题,有大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凸显了刑法在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借鉴美国立法,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形成严密的刑事立法体系,克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规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85.
童敏 《理论界》2013,(10):85-87
刑法解释运用于罪状模糊且实践中有广泛争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中,有利于非法集资的正确入罪同时使民间融资得以出罪.此罪保护的法益-金融秩序的内容及重心,随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强调监管到重视交易的演变.本罪的“存款”范围不限于一般的银行存款,但是吸收的资金必须与银行存款具有相似性.用于正常生产经营而非货币、资本经营是解释存款及变相吸收的关键.运用体系解释有助于将本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以及行政违法行为相区别.  相似文献   
86.
《社会工作》2011,(6):23-25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一项尝试.从先行试点到正式立法已经走过了七年有余.立法是对改革成果的肯定.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制度正式纳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过于原则的立法仍然存在社区矫正适用范围狭窄、执行主体不明确、立法衔接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以便使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87.
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对罪刑均衡原则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文章对刑法机能和正当防卫存在的合理根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正当防卫既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又体现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  相似文献   
89.
医疗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的同时,也给刑法带来了挑战:通过对伦理的冲击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挑战。应探索在伦理背景下的刑事司法中罪刑法定的形式和实质侧面,寻求其实质正当性与实现平衡的手段。只有找到扩张解释的弹性与限度,并创造性地采用理论创新的方法,才能取得实质意义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90.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