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弱国以对德宣战的方式被动卷入这场大战,表面上纷繁复杂,掺杂着各种政治利益与纷争,但从外交和实际效果来看,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体现.  相似文献   
52.
孙中山的中德俄联盟经陈炯明向外报泄露后,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列强诬称为“过激主义”和“亲布尔什维克”。英法新闻界指称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阴谋。北京政府表示“密切关注此事”。政界人物曹锟和吴佩孚也立即声明“与孙中山没有任何关联”。社会上也不乏为陈炯明的叛逆行为辩护者。孙中山不得不发表声明,澄清事实。上海《民国日报》为中德俄联盟辩护。中共认为这是关系中国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遗余力地宣传与辩护。共产国际和苏俄也支持中德俄联盟的宣传。从对中德俄联盟的态度和反应可以管窥国共两党与帝国主义、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3.
站在革命党立场上认为列强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貌似"中立",实则是赤裸裸的镇压或暗中破坏的观点未免失之简单。在1911~1912年中国发生政权鼎革之际,列强一改过去直接干涉的做法,实行包括金融中立和外交中立的政策,并制止个别国家武力干涉中国革命。导致列强实行中立政策的关键因素是革命党实行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的对外政策和英国坚持中立态度。中立政策的推行,对中国革命来说既有弊又有利,促使南北双方达成妥协而共赢。  相似文献   
54.
晚清外交官与近代图书馆文明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为了应付西方列强,于1861年初(清咸丰十年底)设立了办理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为“总理衙门”、“总署”、“译署”),负责外交、通商、海关、海防、制造、路矿、新式学堂等事务。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起,陆续派员去西方列强诸国游历考察,出访驻使。在使外过程中,他们深为西方的近代文明所震撼,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介绍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其中关于图书馆文明的介绍与传播,则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初次目睹西方 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55.
郭渊 《中州学刊》2008,(1):201-205
清朝末年,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在维护海权的斗争中,晚清政府多次进行主权宣示,收回东沙岛主权,并提出"水界"区、海洋渔业区等观念,为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6.
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问题是直接涉及条约权利受益范围的重要问题。澄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更清晰地解读和评论在通商口岸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列强看来 ,《天津条约》订立以后 ,通商口岸的范围已扩大到一百里以内。按本文的考察 ,通商口岸的范围应以英国公使德庇时、驻沪领事巴富尔与苏松太道宫慕久的约定和照会为准 ,“以早出晚归 ,不准在外过夜为断。”著名国际法学家威罗贝认为 ,“关于条约口岸的范围 ,没有一个条约是明确的。”相对于列强单方面按一百里范围解释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而言 ,威罗贝的说法更近乎有关条约的真实。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绝不是一百里 ,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57.
“合作政策”是由美国倡导,美、英、法、俄公使共同推行的列强联合对华政策。19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西方也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在中国,列强要求保持在华的均势。这些因素使合作政策得以正常运行。由于合作政策的推行,使列强取得了在华的特殊利益,它对近代中外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说到捐款,这时孙中山的名望和演讲能力就派上了大用场,都是给革命捐钱,当然是捐给名气最大、讲得最煽情的那个。  相似文献   
59.
有清之兴,至康乾盛世,最称繁盛.乾嘉继之,亦有可观.然盛世的背后,却已显露衰象.封建机体,经历千余年的沧桑,此时已无再生活力,衰竭待毙,已是势所必然.就在此一时刻,西方列强已开始蓄意东侵,蠢蠢欲动;农民在封建专制弊政的压榨下,几不能活,揭竿而起,亦处一燃即发之势.随着鸦片战火的骤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清政权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窘境.此一历史巨变,重又引发有志之土挽救世运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随着乾嘉汉学的由盛而衰,学术界亦面临新的抉择.正是在此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曾国藩应时而起,以挽救世运,振兴学术为帜志,致力于富国强兵,收拾人心,兴起学术等事业,俨然一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而就其一生实际努力来看,却也卓有建树,堪称晚清儒臣中最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60.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101-108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