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刘瓛是南朝宋齐时代学术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博通五经,尤精礼学,著述多种,在南京办学授徒,弘扬儒学,是宋齐之际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对刘瓛生平事迹、学术活动和文化贡献加以考察,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南朝宋齐时代学术和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322.
南丰刘壎由宋入元,做过学官,体现了南方文人的一种现实的政治选择,属于边缘型遗民。他作《补史十忠诗》,其子麟瑞也赋五十首七律,成《昭忠逸咏》四卷,这些诗歌咏宋末死节义士,成为《忠义集》的主体。刘氏推崇忠义精神,长于诗歌创作,这种家学家风与南丰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3.
324.
幽默的刘攽     
祝明 《老友》2021,(2):61-61
刘攽,北宋著名史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但他为人幽默风趣。刘攽与学士孙觉、孙洙交好。一次,孙洙向刘攽求书法,刘攽写好后,便派小吏送过去。孰料小吏张冠李戴,送给了孙觉。孙洙求而未得,不免催问。刘攽觉得奇怪,不是送去了吗?一问才知,小吏把该送孙洙的送给了孙觉,此孙学士非彼孙学士。刘攽对小吏说:"你不知道靠胡须区分两位孙学士吗?"  相似文献   
325.
中国古典巨著《红楼梦》和英国著名小说《爱玛》,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她们身份黯淡,是小说中的喜剧亮点.两部作品中,刘姥姥和贝茨小姐具有相似性.人物性格上的外愚内智、知足感恩,以及两个小人物在各自社会环境中所处地位上的劣势,却凸显出道德的优势.她们虽然是小说中穿针引线的小人物,但对烘托主要人物和推进情节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6.
元初刘埙《隐居通议》的“古赋”二卷,以盱郡乡贤辞赋为选录宗旨,以“风骨苍劲、义理深长”为思想艺术标准,既强调对国运、政治的关怀,又推重骚赋体式、悼亡吊古题材与“悲哀缱绻”情趣,兼具古赋文献与古赋评论的双重价值特色,从而先于祝尧《古赋辨体》成为元初古赋理论的代表,在由宋入元的赋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27.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对所引文献的改动在学界已成共识,但是学术界从来没有人谈到刘注的改动存在着一定的理据。刘注对引文改动的理据大致有三:语言学上的理据;文献上的理据;当时学术环境或者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8.
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并有着美好前景。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民主政府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政治的结构,它还必须依赖于人们对政治的价值取向——依赖于政治文化。本文从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引入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在农村基层为例,结合了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民主的政治文化在我国农村基层构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构与现代民主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29.
梁衡 《领导文萃》2015,(3):115-116
魏晋风度,崇尚隐逸。东晋时的大官刘惔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无官官之事"不是让你玩忽职守,掉以轻心,而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去干事。这句话类似"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把握主旨,不一味地抠词掰句;又类  相似文献   
330.
正从生命的意义上讲,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的生命过程,都是平等相同的——平等地赤条条一丝不挂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又平等地半根草也不带地离开这个世界。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撰写的那副称赞老师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实不仅老师是如此,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