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81.
将三段式年龄结构表示为三角图中的点,则其时序轨迹可以表达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过程。通过分类梳理世界各国(地区)及中国各省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模式,并预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长期均衡位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演化具有充分的“各态历经性”,可称为“年龄结构转变”,其基本路径是:从多子化的年轻型人口出发,经历少子红利化、转折和负债老龄化3个阶段到达少子-高龄型人口的长期均衡位置。发达国家(地区)已处于第三阶段中期,发展中国家(地区)多处于第一阶段中后期,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地区)还处于转变初期,甚至还在起点徘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于2010年经过红利拐点进入第三阶段,加速赶上发达国家(地区)的转变进程。预测结果显示,2100年中国人口的均衡年龄结构为少儿占15%、劳动力占55%、老年人占30%,世界各国(地区)也会向这一方位聚拢。  相似文献   
282.
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论颇多,有学者认为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有学者又指出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还有学者则认为"刘易斯拐点"本身是个伪概念。在综述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从前提假设、论证思路等视角考察了刘易斯拐点理论的一般框架,并结合中国的制度性因素分析了该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指出"真假刘易斯拐点"不应成为争论的焦点,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时期,应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激励劳动者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83.
城市为人类渴望美好生活提供了空间。千禧年后世界经济的普遍发展,在历史上首次让全球绝大多数人口成为城市居民。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研究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焦点。在形形色色的城市学说中,刘易斯·芒福德的思想再次成为学术前沿。虽然对他的评价在其身前身后一直莫衷一是,但这些争议更多地表明当下城市学界的傲慢与偏见。如何从一系列相关争论和辨析中,深入领会和理解芒福德以“诗性精神”为基础构想“人类家园”伟大理念的意义所在,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卡尔·马克思提出“改造世界”的畅想一样,芒福德基于“城市的作用在于改造人”的立场倡导创建“诗性城市”,呈现了广阔的文明史视野和生态学愿景。在根本上,一座城市的改变不仅意味着生活场所的改变,更意味着生存目的之改变。事实说明,芒福德充满人文情怀的思想遗产对当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