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 3 0~ 40年代 ,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两次受聘为兰州大学教授 ,与兰州大学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2 0 0 3年 8月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京隆重召开“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 1 1 0周年学术座谈会”。笔者作为特邀代表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本文是在发言内容基础上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32.
正历史悠久的河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历史的长河中、时间的隧道中,拣选出"河北影响中国的100件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过去悠久的岁月之中,河北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事情何止一百。经过著者披沙拣金的辛勤耕耘,《河北影响中国的100件事》赫然问世。河北如何影响中国?河北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这些问题,《河北影响中国的100件事》用详  相似文献   
33.
在讨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建构时,论者常常过分关注《新青年》对西方传统的引进,而忽略以中国民俗学探索为基本思路的《歌谣周刊》。以周作人与顾颉刚为首,《歌谣周刊》吸收了赫尔德及德国浪漫主义民俗学影响,从民族传统入手,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历史合法性,同时也开辟了西方影响以外的本土新文学资源。经由《歌谣周刊》的探索,周作人与顾颉刚从启蒙与寻根角度分别发展着自己的文化理论,而这两种文化向度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文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4.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治运动让顾颉刚先生深感"紧张迫促",在镇反运动中因恐惧而拟遗嘱、违心地批判胡适、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内心饱受煎熬,政治运动的"洗礼"终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与治学作出调整和改变。顾先生经过几番周折而最终确定择职于北京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既缘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和政府的安排,也出于对自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自己事业发展的考虑。在唯物史观史学为主导的情况下,顾先生对自己的学术试图做出调整,却又勉为其难,自始至终未曾放弃的则是坚守其疑古学说和《古史辨》的成绩。  相似文献   
35.
“蔡教授”     
有没有听说过上海市贸易学校"蔡教授"的大名?"蔡教授",何许人也?且听我慢慢道来——"蔡教授"姓蔡,这毋庸置疑,其真名为寅杰,但不是真正的教授,而是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他为何被称为"教授"?因其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颇有才能、堪称学生之师也。初识"教授"真面目  相似文献   
36.
这些年住进了楼房里,耳边清静了许多。而想起临街居住的日子和那远去的叫卖声,心里不免掀起层层涟漪。那时天刚亮,"卖—豆—腐—啦!"的声音,像揭开一天序幕似地把我从熟睡中喊醒。虽然我没有买过他一块,但总想看看他的身影。临街的窗就像一个万花筒,我看到的不只是卖豆腐的,还有匆匆上学的;推着小车,摇着拨浪鼓卖百货的;扛着一条长凳口里喊着:"启刀嚰剪子"的;还有挑着担子补锅钉  相似文献   
37.
今年我飞速长胖,逐渐上升的体重简直让人抓狂。每一天,我都会望着肥硕的肚囊痛苦万分,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蜂拥而来的肥肉赶跑。给我出主意的足有一个加强连,减肥的方法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是我运动太少。我咬牙下了决心:每天保持运动4小时,早晚各一小时,上班步行,亦可"运动"两个小  相似文献   
38.
顾颉刚等的上古史研究,深有影响,足资借鉴。近几十年来,地下出土文献使人们对于古书形成、古书篇章年代的判定有了新认识,对于涉及上古史的一些传世文献的形成年代有了新看法。本文利用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指出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存在三阶段差别,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形成了一个以炎黄为中心的复杂的古史系统。此后战国时期的诸侯囯与诸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中黄帝一元的古史系统影响最大,但也出现了很多疑难。如果认识到先秦对于古史系统的构拟存在时代差别,有利于我们解决上古史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9.
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近代中国,“中国民族是否确为衰老,抑尚在少壮”堪称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受时代的影响,忧心民族前途的顾颉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建立了“中华民族尚在少壮”的民族理论。从学术渊源的角度来讲,顾颉刚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民族理论,受到了梁启超、杨度、李大钊、孙伏园等相关论述的影响。但是,这一理论并非前人论述的简单延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而且具有指导现实的品格。可以说,顾颉刚“中华民族尚在少壮”理论的建立,不仅增进了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还完善了关于中华民族现状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40.
郑善庆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57-161,191
民国学人孙次舟,早年即负才学,师从顾颉刚,信守“疑古”,且终生未弃,乃战时“屈原是弄臣”之争的挑起者;然其高傲不群、苛责自负的性格,为批评而批评的极端疑古之论,皆不免为时所讥,且不为主流学界所认同,终究注定了一代史家的落寞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