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孙逊  裴宏江 《学术界》2012,(3):186-200,288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江南地区的城镇大量涌现,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些城镇不仅是财富的宝地,而且是人文的渊薮,其文风之盛,几可于一些大中城市相颉颃。康熙十三年(1674),作为梅里词派主要代表的朱彝尊,写下了一百首以嘉禾平原城镇为歌咏对象的组诗——《鸳鸯湖棹歌》,由此引发了历史悠久的唱和行为,成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朱彝尊原诗及和诗的文化解读,及其刊刻情况的梳理,旨在探讨本时期江南城镇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252.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53.
程建虎 《学术论坛》2006,(5):136-141
应制诗在物象选择、抒情方式、诗旨等方面的高度模式化使其成为一种符号和工具,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有本质的相似,朝臣竞相获取这一文化资本并力争转换为政治权力。“场域”中资本转换的规则和机制由帝王调控,帝王不同的志趣、文艺观和美学观使不同时期的文化资本各有特点,通过朝臣的创作使作品的风格呈现出微小的差异。应制诗作为一种置换权力的资本,不能用来对诗人作人格上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254.
曹尔堪是清初三次重要唱和的倡导者与参与者,他与“三次唱和”结下了不解之缘。曹尔堪组织领导的“三次唱和”对自身词风转变以及清初词风转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曹尔堪成为清词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词人。“三次唱和”影响之深、之广,不言而喻。曹尔堪与清初三次唱和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在清初词坛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5.
初唐文学是在浓郁的历史意识中展开的,从思维方式到文章结构,从咏史、怀古诗的大量涌现到时间意识、生命意识和功名意识的增强,甚至在密集、突出的文学意象中,无一不渗透着历史的意识、历史的思维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印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初唐的史学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初唐的文学,缺少了历史视域的初唐文学史必将是残缺不全的、肤浅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256.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257.
对初唐四杰赋的篇目归类,由于对诗、骚、赋文体界定的争论问题,一直不曾有明确的界定,对四杰赋篇目中的各体文体因子因而也很少人认真关注。四杰赋中几乎各体因子兼备,是汉晋以来初唐赋分体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258.
砚屏并非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砚屏辨>所云"自东坡、山谷始作",而是欧阳修至迟在庆历八年就请人用虢州紫石(又称月石)制作而成,并有了砚屏之名.在砚屏的产生与广泛流传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对器物文化的创造性贡献,以及他们发扬光大器物文化的主体精神与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