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渗透、持久、隐性影响、文字、语言、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因材施教等教学规律。具有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的综合性等教学特点。可采用教师主导法,学生主体法,社会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2.
当前,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在持续性的量变中出现了局部的质变,而且质变具有根本性且影响深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1世纪初爆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这些变化以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激烈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凸显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73.
证明半线性抛物型方程柯西问题的解在一定条件之下在有限时刻熄灭 ,并在不同条件之下对解的熄灭时间分别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74.
《孟子音义》中孙爽音注与《广韵》音系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36条与《广韵》《集韵》音韵地位不同的音注材料,这些音注材料所反映出的宋初实际语音现象有:云影、书生、以邪相混,浊音清化;仙元、锡昔相混,重组有别;浊上变去。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许多地区兴起了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和梁漱溟主持的邹平实验。虽然他们进行乡村建设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在具体的乡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共同点,对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彭国梁 《老年人》2007,(9):32-3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永州冷水滩一所子弟学校教书。暑假期间,便在长沙市《新创作》杂志社协助工作。时任杂志社社长的杨里昂先生说:你在冷水滩,我介绍你去见一位我中学时的同学,他叫李远航,现在冷水滩煤炭三队。  相似文献   
77.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金末元初,中国北方曾存在过数个地域性文学群体。它们在易代之际文坛产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河汾诸老是其中之一。正确地揭示、认识这种现象,关系到准确把握当时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重绘中国文学历史地图的重要问题。而这一现象是文学史家长期以来所忽略的内容。亟有必要加以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78.
张献青 《东方论坛》2008,(5):128-1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腹内嵌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基因,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相异的文学景观。百年来,众多作家、评论家在此领域爬梳整合、笔耕不辍,众多作品和研究成果如浩瀚夜空的繁星,精彩纷呈。时过百年,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正逐步走向穷途末路,而德州学院的翟瑞青女士继《现代作家和教育》之后,  相似文献   
79.
任强 《职业时空》2008,4(8):17-17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SHMS),是采用与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控制管理体系(EMS)相同的原理和方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安全进行持续改进的一套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0.
沿用乐府古题进行创作是初盛唐乐府诗的一大特色,所借用的古题和作品的数量都十分可观。初盛唐诗人多沿用古乐府的本意,但在因袭中又有所革新,利用这种较为自由的诗体来表现其审美情趣和人格理想。在借鉴前代乐府诗的艺术方面,初盛唐文人有意恢复乐府诗的古貌,积极创作杂言乐府,吸收汉魏乐府的语言特点及民歌口语,并借鉴汉乐府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