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1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管理学   1545篇
劳动科学   70篇
民族学   304篇
人才学   258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5164篇
理论方法论   876篇
综合类   11400篇
社会学   1296篇
统计学   48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1284篇
  2013年   1069篇
  2012年   1309篇
  2011年   1384篇
  2010年   1413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881篇
  2007年   1414篇
  2006年   1149篇
  2005年   993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析"像X似的"结构关系——兼与张斌、陆俭明等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像X似的”进行静态的句法切分 ,可以得到两种结果 :(甲 )像 /X似的 ;(乙 )像X/似的。本文首先从“像”、“似的”的实际用法出发 ,将“像X似的”短语分化为两类格式 :A、“像X似的”比况短语 ;B、“像X似的”揣测短语。然后着重对A类的传统 (甲 )式切分进行否定 ,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2.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说明语言信息的形式有表意作用,阐明语内意义的概念以及翻译语内意义的必要性,并从三方面论证可译的理论依据。结合语内形式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言、文化对应状况,探讨语内意义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4.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35.
136.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因而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对生存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7.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对于文学主体间性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摆脱本质主义倾向和二元论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按照这种理论 ,文艺活动就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 ,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 ,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 ,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38.
公共领域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人的“复数性”,对事实真理、公民异议权、参与式民主等概念的分析,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作出了富有原创力的思考,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9.
“超级女声”的解构性主要体现在节目表现形式、传播理念及文化意义三方面。节目表现形式上,演播阵地深入赛区现场和选手、评委的另类是其走红的直接原因;传播理念上,打破“明星(偶像)中心”模式和重传轻受传统是其走红的较深层原因;文化上,契合由精英主导向大众主导的转型则构成其走红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