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1473篇
劳动科学   128篇
民族学   219篇
人才学   32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845篇
理论方法论   671篇
综合类   7564篇
社会学   978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801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365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1.
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举办二级学院有多种形式,针对基于依托专业院系管理的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探究合理的运行模式,从而有效地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812.
全球治理转型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全球治理概念进行解构,明确了全球治理的六个要素,并提取其中三个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理念作为转型指标,建构了分析全球治理转型的框架思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讲,全球治理转型属于"元治理"概念的范畴,目标是实现全球善治。进而,全球治理转型应着力调和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缺位、治理规则滞后、治理理念陈旧三个困境,体现全球善治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包容性。面对全球治理转型,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中国应该在推动全球治理权力和平转移、治理规则公平革新、治理理念渐进更新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新时期,面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怎样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2-58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由个体、组织和群众等构成的多元化主体系统,其中,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党的领袖是个体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主体。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体大体上经历了由知识分子主体到理论家主体再到领袖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发展而来并从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党主体的。从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知识分子、理论家、人民群众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主导主体、核心主体、基本主体、骨干主体和基础主体的作用,各类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15.
《东岳论丛》2016,(2):156-164
在气候变化的治理中,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的过程,离开了行政主体本身的低碳化,低碳社会不可能建成。因此极有必要基于低碳化的标准对行政主体的碳排放活动加以规制。从行政组织法的角度,促进行政主体的低碳化应当从机构要素、人员要素和物质保障要素三个层面加以规制,使其内部诸要素上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低碳标准。  相似文献   
816.
从法哲学的角度分析,主体间性是权利产生和保障的基础,被追诉人的权利问题归根结底是主体间性缺失问题.程序主体性理论一直致力于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但单一主体的立场使它陷入理论困境,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从根本上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就要以程序主体间性理论超越程序主体性理论,塑造主体间性的诉讼文化.这不仅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滋养,而且要借鉴西方主体间性理论资源,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制度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817.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历劫佳人》是较少被探讨的一部.运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主体间性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身份问题.她在与自身镜中映像的想象性关系中,在与仆人以及男性的符号网络中构建了有效的主体身份,在他者的注视下凝定了自我的位置.同时,她在“缺场”的状态中成为他者要求的客体,从而进入“要求之辩证”,作为男性间的媒介确立着他们欲望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818.
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现代哲学即奠基于主客二分这一逻辑预设。为了消除主客二分导致的主客对立,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观念。但是黑格尔的"主体"与近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讲,黑格尔的主体概念具有去主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819.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820.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