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一部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扩大家庭暴力及其保护对象的范围,明确家庭暴力的救助机构、救助方式、救助程序、制裁机构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公安、司法机关、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强化“司法介入”力度,建立系统的社会救助制度,以形成各方面联手合作,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姜奕波 《决策与信息》2011,(10):188-189
中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很多,最突出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中央的重视,也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在此笔者认为,我国收入分配过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机会不平等,是由于垄断资源、权利机制和腐败条件造成的。我们现在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一务就是要把社会资源的使用权从那些垄断部门解放出来,反腐败制止住,也就是说,要实现市场化,不实现市场化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13.
韩玉玲 《决策》2004,(12):5-5
据报道.浙江省平阳县为了制止公车私用,对全县600多辆公车.除公检法司等具有特殊标志的车辆外.统一贴上“公车”标志.贴标的“公车”如被举报公车私用,当事人将会按规定给予党纪和经济处罚。(引自11月29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一、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观念。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统计法》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使社会各界都知道实事求是,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大作用,违反《统计法》、虚报浮夸,瞒报、漏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两办[1998]7号“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严格按照中央领导所要求的“五不得”办事,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统计数据;不得篡改统计资料或编造虚假数;不得强令或授意统计  相似文献   
15.
告知权和制止权在目前理论界研究的较少。本文选取法官告知权和制止权的具体内容,本质和相互关系、以及两者在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意义这几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振扬 《中华魂》2008,(5):32-33
最近,《新民晚报》、《大河报》等媒体相继报道的河南洛阳烈士陵园惨遭破坏的消息,是一件令人心神不安、心潮难平的怪事。在洛阳烈士陵园里安息的,是537位革命先烈的英魂,他们都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相似文献   
17.
徐晦升迁     
依照农村法律法规。及时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是农村基层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可时下笔者发现:一些乡、村的个别基层干部为解决收粮催款、计划生育,甚至祛邪扶正等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险、急”问题,竟然利用当地流氓、地痞、地霸、恶棍等游手好闲、行为不轨,抑或劣迹斑斑的人充当“打手”。采取恫吓、殴打甚至聚众寻衅闹事等非法手段,逼群众就范。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我国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反对家庭暴力的立法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缺欠。明确家庭暴力的内涵,完善家庭暴力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社会支持体系,将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我国家庭暴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家庭暴力有自己的特点 ,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及“夫权”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预防、制止家庭暴力 ,就要冲破传统的夫权思想 ,争取妇女与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各方面达到真正的平等 ,从而确立妇女在家庭中独立的人格 ,并通过各种途径切实保障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看,财产犯罪是其主要类型,实施手段以偷盗、抢劫、绑架、诈骗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首次实施财产犯罪行为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处于思想斗争激烈的矛盾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他们这时候的心理特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警告制止,就能够使他们悬崖勒马,避免误入歧途.否则一旦打开缺口,极有可能使他们一发不可收拾,滑向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