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古典形神艺术论导源于先秦时期的庄子,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理论转换环节而确立于魏晋时代.经过魏晋时代的发展,形神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主要法则,而且又为其以后向书法、文学、音乐、戏曲等其他艺术门类渗透,进而演化成为中国古典艺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演进中,文学和艺术相伴相随,不同的门径,却总是相辅相成。文章试图以此为研究目标,从汉晋文人的"艺趣"生成与传承为切入点,阐述古代文人艺术品格确立的渊源,艺术的传承线索与发展轨迹,进而揭示中国文化发展和演进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3.
孙登事迹考     
孙登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与苏门山有关的事迹是在道教隐居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后来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嵇康的老师的故事同样是累增创作出来的。知道这些事迹是历史上累增创作出来的,不影响苏门山在啸艺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4.
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是刘熙载《艺概》对《左传》叙事艺术的重要总结。但这六个方面各为何意?都具体就《左传》哪些叙事而言?作者未说,引用者不讲,多数读者不免糊涂。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结合自己读《左传》的一些体悟,对刘氏这些观点作若干阐释,以期对《左传》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55.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父时代”是否中断了古希腊科学思想的文脉?本文专注于奥古斯丁在传承“七艺”上的三点重要作为:其一,破除至少是削弱了占星术对天文学的冲击,试图维护天文学的数理科学性;其二,破除“艺术即模仿”的成见,论证了艺术也是理性知识的判断,从而坚守“七艺”作为理性知识的统一;其三,开启用“七艺”论证“三位一体”等神学疑难的先河,确立“七艺”在基督教信念中应有的学术地位.这些论证都不悖于信仰高于理性的基本思想准则.本文至少有两个推论:其一,“七艺”作为科学思想从古希腊形成体统,即使在黑暗世纪的教父奥古斯丁仍在滋养守护,T.库恩所说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值得怀疑;其二,“七艺”作为推证理性涵养西方科学千年不止,李约瑟难题或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6.
文章"至境"论是姚鼐文论话语中的突出现象.它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为判断标准,以"力学古人"和"涵养胸趣"为实现路径.这一表述是姚鼐文章理论的高度凝练,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系统化的结果.借此,姚鼐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在理论导引、致思方式、基本立场等方面对桐城派文学活动作出新的要求,桐城派文章的学术个性由此得以逐渐形成.姚鼐的文章"至境"论虽有其先天不足,却对桐城派的确立和发展至关紧要.  相似文献   
57.
“物一无文”与《艺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中的“物一无文”,说明“文”是由相对、相依的两种基本因素构成的,它们既互相对立统一,又互相对立强化。“物一无文”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刘熙载对文学艺术问题的认识,他从艺术内部诸因素的矛盾关系中,揭示艺术美的构成和创造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哲理意义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辩证的审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8.
在回顾美育教育发展、嬗变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代美育研究的新理论、新路径和新范式。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逻辑关系为起点,验证了“工程教育+美育”是遵照教育规律、逻辑贯通并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形式,进而对“工程美育”的内涵和对象进行了概述。最后简述了上海理工大学依托工程美育平台,构建美育与德育、教学与实践结合,以“科艺融合”为特色的工程美育实践范式,从而建立起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的艺术教育和工程美育的文化场域,构筑理工科大学美育新格局,推动中国式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和工程教育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9.
王梦 《山西老年》2014,(9):50-50
黎锦,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黎锦的服饰主要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等,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珠宝、云母片、贝壳片等装饰,堪称绝美。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工艺分为四大类:纺——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原料。  相似文献   
60.
一件好的紫砂壶。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美好的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理趣结合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4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